这首诗是宋代项安世的作品,题为《谢姜夔秀才示诗卷从千岩萧东甫学诗》。诗中,作者以千岩比喻学问的深厚渊源,如同瀑布般倾泻于都城之中,展现出萧东甫学识的广博和诗卷的清新。诗人赞美了姜夔秀才的诗歌遵循古体黄陈的格律,又有温庭筠、李白般的才情,显示出其在诗歌创作上的高超技艺。
"等闲又得诗人处"一句,表达了对姜夔才华的轻易获得的惊叹,同时也流露出对他的欣赏和期待。"咫尺相过故将营"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能与姜夔近距离交流,共同探讨诗歌之道。最后两句"想见红尘乌帽底,几多怀玉未知名",通过描绘姜夔在世俗中的形象,暗示了他可能才华横溢却尚未被大众广泛知晓,暗含了对他的才华被埋没的惋惜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是对朋友才情的赞美和对诗歌艺术的推崇,也透露出对人才被发掘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