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便欲长休老未能,尔来频愧住庵僧。
直须弃尽人间事,始见从来一点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首句“便欲长休老未能”,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生命的无奈与渴望,似乎有一种想要远离尘世、寻求解脱的冲动,但又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这种矛盾的心情,是许多人在面对生活压力时都会有的感受。
接着,“尔来频愧住庵僧”一句,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庵僧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自己未能完全摆脱尘世烦恼的自责与愧疚。庵僧们或许已经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超脱,而诗人却还在世俗的纷扰中挣扎,这让他感到深深的遗憾。
后两句“直须弃尽人间事,始见从来一点灯”,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寻找内心之光的追求。他认为,只有彻底放下世间的一切杂念与束缚,才能真正见到那指引心灵方向的光明。这里的“一点灯”,象征着内心的智慧与真理,是诗人所追求的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精神自由的强烈渴望。在现代社会中,这样的主题仍然具有普遍的共鸣,提醒人们在忙碌与压力之余,不应忘记寻找内心真正的平静与满足。
不详
世称东莱先生,诗人,词人,道学家.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等.词不传,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紫微词>>,<<全宋词>>据之录词二十七首.诗数量较大,约一千二百七十首
海上秋来早晚凉,客愁苏醒似还乡。
归途尚欲疗疮疥,剩乞温泉一勺汤。
委曲随人久未甘,翛然午枕睡方酣。
功名到此终无分,身世从来百不堪。
为己工夫今粗晓,住山活计久相谙。
他时不用求三径,投老才须住一庵。
凉风惊木叶,意欲作深秋。
客病浑如昨,囊空却自由。
因闲得饮酒,端坐胜封侯。
寄语平生友,当能为我谋。
汝水相逢今几年,只今同住海南偏。
月明本自无亏缺,山色何尝有变迁。
他日会逢昆弟语,一时惊散老狐禅。
倘因居士闲开口,却作冲和二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