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池僧舍东轩晓起

兹轩临绝顶,远与前山平。

睡起月初上,冷冷晓风清。

暗岭跃飞雷,白云出疏星。

四顾莽不辨,惟闻候虫鸣。

居人正酣寝,我已事晨征。

思妇闺中意,游子天外情。

策羸取微径,羁梦何由成。

形式: 古风

翻译

这座轩舍位于山顶,与前方的山脉相平齐。
睡醒时分,月亮刚刚升起,清晨的冷风吹过,格外清新。
暗黑的山岭间仿佛有闪电跳跃,稀疏的星星映衬着白云。
环顾四周一片迷茫,只能听见昆虫的鸣叫声。
居民们还在沉睡,我已经开始早上的行程。
闺中的女子思念着远方,而漂泊的人心中充满离别之情。
我拄着疲弱的拐杖,沿着小路前行,羁旅之梦何时能实现?

注释

兹轩:这座轩舍。
绝顶:山顶。
远与:与...相。
前山:前方的山脉。
睡起:醒来。
冷冷:清凉。
晓风:清晨的风。
暗岭:暗黑的山岭。
跃飞雷:仿佛有闪电跳跃。
白云:白色的云。
疏星:稀疏的星星。
四顾:环顾。
莽不辨:一片迷茫。
惟闻:只听见。
候虫:昆虫。
居人:居民。
酣寝:沉睡。
我已:我已经。
晨征:早上的行程。
思妇:闺中的女子。
游子:漂泊的人。
策羸:拄着疲弱的。
微径:小路。
羁梦:羁旅之梦。
何由成:如何实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清晨醒来后的情景。开篇"兹轩临绝顶,远与前山平"写出了高处的寂静和远方山峦的连绵,这种景象常见于中国山水画中,用以表现诗人胸中的壮阔。

接着"睡起月初上,冷冷晓风清"描述了夜未过深,月亮刚升起时分,微寒的晨风带着清新的气息。这两句生动地刻画出清晨的宁静和凉爽,让人仿佛可以感受到那份清冽。

"暗岭跃飞雷,白云出疏星"则是一幅动态的画面。诗人通过对山岭中隐约雷声和稀疏星辰的描绘,传达了自然界在黎明前的活力与生机。

然而,随后的"四顾莽不辨,惟闻候虫鸣"却带来了一种迷茫感。诗人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并未给他带来方向感,只有远处虫鸣的声音在耳边回荡,这可能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失和徘徊。

"居人正酣寝,我已事晨征"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决绝。别人还沉浸于梦中,而诗人已经开始了早晨的旅行,显示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

"思妇闺中意,游子天外情"则是对内心世界的抒发。居家思念之情与远行游子的胸怀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诗人对于家庭和旅途之间矛盾的情感。

最后两句"策羸取微径,羁梦何由成"中,“策羸”意指驾驭着轻快的马车前进,而“羁梦”则是梦境被束缚,无法实现。诗人似乎在问自己,这些遥不可及的梦想又该如何去追求和实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迷茫以及对于未来道路的探索与思考。

收录诗词(662)

张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 字:巨山
  • 籍贯:襄阳(今湖北襄樊)
  • 生卒年:1096—1184

相关古诗词

将至临安途中偶成呈表叔陈给事去非

末契托外亲,夙昔承顾盼。

邓鄙听论诗,房陵共遭乱。

苍黄南山路,大雪将没骭。

事定访田家,山花已如霰。

燃薪代灯烛,新诗仰华绚。

雨馀登近岭,春晴集两涧。

彷佛纸坊山,泉石眼中见。

形影一东西,音声阻河县。

驽骀自拘挛,鸿鹄谢羁绊。

俄瞻九天上,更觉斯文焕。

鄙贱集亹深,十年两遭难。

稠重荷顾存,凡庸辱推荐。

穷途感一饭,况此膺深眷。

门墙行欲近,仰止极昏旦。

馀生不自意,复得亲谈宴。

存没割中肠,申章泪滂溅。

形式: 古风

将请乡郡作

本初休车骑,陶令归田园。

憧憧天壤间,何人无一廛。

惟我若断梗,漂流浙江边。

牵丝始立岁,屏处知命年。

虚恬因势使,憔悴仍化迁。

愧无杨仆功,居不外汉关。

又非稚季侠,徒使墙垣穿。

欲收衰病身,迤逦还故山。

风波渺万里,欲去无由缘。

愿窃刺史符,一临江汉壖。

敢同昼绣归,仅比辽鹤翻。

送老得三径,奉亲归九原。

如斯志愿毕,天恩真满泉。

所祈造物心,俯徇人欲偏。

决策在今岁,无令辜愿言。

形式: 古风

春馀

春馀白发日萧萧,无复当年湖海豪。

为吏应须长孙子,裁诗要及九牛腰。

形式: 七言绝句

春夜山居望月思故园有作

万壑自清夜,春岚昏众星。

明月丽霄汉,清风周四溟。

独立万里外,飘然欲遐征。

回首望江汉,中原气冥冥。

东北有去鸟,我愿从之行。

逝将归旧邦,山河宛平生。

丘园已芜没,径术春草青。

观台倾夜雨,曲池今向平。

俯首叫父老,旷野无人声。

庐井不复辨,灌莽春露凝。

伤心时震荡,怀旧意纵横。

夜久林叶光,山空泉韵鸣。

绪风行复革,桥运无暂停。

理会众缘释,情钟群虑并。

静躁物固殊,太空本何婴。

庶以道自达,超遥谢撄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