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束缚于官场的生活中抽身,来到古晋国的官舍,开辟书室,亲近自然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我本麋鹿姿,强服冠与簪”表达了诗人原本自由自在,却不得不被官场束缚,内心渴望回归自然的心境。接着,“束缚二十年,梦寐游山林”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内心的挣扎与向往。
“朅来古晋国,官舍南城阴。凿壁取棘豁,开窗舒滞淫。”描述了诗人来到古晋国后,通过凿壁开窗,让自然光线与景色融入室内,使心灵得到释放与舒展的过程。
“山光射几席,野色供登临。怡颜盼庭柯,明目增遥岑。”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林之美,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心灵得到了净化与愉悦。
“草木递荣落,云烟自浮沈。”描绘了自然界四季更迭的景象,以及云烟飘渺的动态美,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欣赏。
“玩彼物色变,感此岁月侵。”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迁,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引发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兀坐独无人,窥檐啭幽禽。”在寂静的书室内,诗人独自一人,透过窗户看到窗外的鸟儿鸣叫,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和谐。
“谁知城市中,阒若郊居深。”对比城市与郊外的生活,诗人表达了对城市喧嚣的厌倦,以及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
“巷陋颜子乐,地偏陶令心。”引用颜回和陶渊明的例子,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和淡泊名利的追求。
“一室亦何有,狼藉书与琴。”在简陋的书室内,诗人以书籍和琴为伴,享受着精神上的富足。
“晴晖朝徙倚,皎月夜相寻。”无论是清晨的阳光还是夜晚的明月,都是诗人精神寄托的对象,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追求与欣赏。
“欲赋畔牢愁,先为梁父吟。”诗人想要表达对官场束缚的愁苦,但首先选择了《梁父吟》这样的诗歌形式,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成辄自和,酒熟时孤斟。”诗人创作的诗歌,既是自我情感的抒发,也是对朋友的邀请,希望与朋友们共同分享这份诗意生活。
“结茅会有期,种竹当及今。”诗人表达了对未来隐居生活的期待,希望能够建造一间茅屋,种植竹子,过上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
“日来官更忙,尘埃满衣襟。”现实中的忙碌与尘世的纷扰,与诗人心中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
“暮归唯惫卧,筋力殊不任。”傍晚归来,诗人感到疲惫不堪,身体已无法承受更多的劳顿。
“常思返丘壑,岂愿纡朱金。”诗人经常思念回归自然,不愿意为了官位和财富而束缚自己。
“遥知北山处,猿鹤馀清音。”诗人想象着北山的静谧,那里有猿猴和白鹤的清音相伴,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束缚的反思。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