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孙云凤的《山行》描绘了一幅秋日山中行旅图。首句“晚从春山行”,点明了时间是傍晚,地点是春天的山岭,暗示了诗人曾经的春游经历。接下来,“残月挂高树”描绘了月挂枝头的景象,渲染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清的氛围。
“钟声出烟林,人语隔溪雾”通过钟声和人声的隐约可闻,展现出山林的宁静与神秘,以及溪流雾气的缭绕。诗人继续描绘山中的自然景观:“幽壑多奇花,绝壁飞瀑布”,展现了山谷的幽深和瀑布的壮观,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今来秋已深,木叶杂风雨”转至秋季,落叶纷飞,风雨交加,增添了季节的转换感和旅途的艰辛。接下来,“鸡啼似有村,云深不辨路”以鸡鸣声引导读者想象山村的存在,但又被云雾遮掩,路途显得迷茫。
最后两句“风景回不同,阴晴亦有数”总结了山行的多样性和变化无常,阴晴交错,景色各异。而“去去路正遥,悠悠岁云暮”则表达了诗人对漫长旅程的感慨,以及时光流逝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行的所见所闻,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旅途的深深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