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宝藏岩寺

平畴万顷绕修篁,一水泠泠下夕阳。

不分名山有丝竹,尽收大块作文章。

息机羡汝闻清梵,厚福何人占上方。

自笑袖中东海小,且携拳石入诗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禅意的画面。首联“平畴万顷绕修篁,一水泠泠下夕阳”,以广阔的田野和环绕其间的修竹,以及缓缓流淌的溪水与即将落下的夕阳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观。诗人通过“泠泠”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水流的声音,仿佛能听到水滴在石头上轻轻敲击的声音,增添了几分清凉与宁静。

颔联“不分名山有丝竹,尽收大块作文章”,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的意境。这里的“名山”不仅指具体的山峰,也象征着高雅的艺术或文化,而“丝竹”则是古代音乐的代称。诗人说,这些美好的事物并不局限于名山大川,而是广泛存在于自然之中,如同大自然本身就是一篇宏大的文章。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艺术化的追求。

颈联“息机羡汝闻清梵,厚福何人占上方”,转而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清净生活的态度。“息机”意味着放下尘世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平静;“清梵”则代表了佛教中的清音梵唱,象征着精神上的净化与提升。诗人羡慕那些能够聆听清音梵唱的人,表达了对精神世界纯净生活的向往。

尾联“自笑袖中东海小,且携拳石入诗囊”,以幽默的方式结束全诗。诗人自嘲自己虽身处东海之滨,却觉得世界如此之小,只因心中装满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感悟。同时,他将一块拳头大小的石头带入诗囊,寓意着即使是最微小的事物,也能成为诗歌创作的灵感源泉,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对自然美的深刻体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

收录诗词(51)

杨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郑稼田观察获紫芝于竹坑山作长歌赠之

牧龙忽忽四十载,一梦乃在崙昆山。

珊瑚夜光出空谷,别有明月非人閒。

主人示我以红玉,祖洲髣髴相登攀。

岂真卯星方坠地,变幻能作茅君颜。

当世文章不易露,天生异颖宁等閒。

此即方壶佳丽地,其中龙虎仙所寰。

芝田税驾歌一曲,吾令帝阍开九关。

集英殿上华盖转,通德门前书带环。

惭愧寓公仍草草,辟蠹日检书中蕳。

三十六茎傥在手,不愁双鬓成霜菅。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淡水南北各有八景且多牵强足成者庚午十月修厅志成综为全淡八景各系七律一首

霄汉分明五指开,孤城南面送青来。

诸峰罗列尊初祖,大海鸿蒙辟俊才。

关外已闻驱虎豹,云中何事幻楼台。

桥门日夕看山色,天马行空亦壮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淡水南北各有八景且多牵强足成者庚午十月修厅志成综为全淡八景各系七律一首

茄冬西畔导双旌,俯瞰沧波似掌平。

村落几家田畯宅,夕阳一棹估儿钲。

山荒草木秋声借,风定鱼龙昼睡成。

谁上将军筹海策,堠亭把酒话屯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淡水南北各有八景且多牵强足成者庚午十月修厅志成综为全淡八景各系七律一首

三千银界望嵯峨,如此炎方耐冷何。

天为重关消瘴疠,我从残碣一摩挲。

凿坏安得山能语,漏网真愁水不波。

曾说闻鸡先见日,更无人借鲁阳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