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日军队搜山感赋

乾坤长肃杀,海上战争多。

蕃队日鸣炮,山民夜枕戈。

炎昆糅玉石,覆卵扫巢窠。

世界今如此,苍生且奈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闻日军队搜山感赋》,是清代诗人洪繻所作。诗中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以及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首句“乾坤长肃杀”,开篇即以“乾坤”象征天地间,用“长肃杀”形容战争的持续与残酷,营造出一种紧张压抑的氛围。接着,“海上战争多”点明战争不仅局限于陆地,海洋也成为战场,进一步强调战争的广泛性和破坏性。

“蕃队日鸣炮,山民夜枕戈”两句,通过对比“蕃队”(可能指外国军队)的日夜备战与“山民”的无奈准备,展现了战争对不同人群的不同影响。炮声与枕戈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紧迫与紧张,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给普通民众带来的恐惧和不安。

“炎昆糅玉石,覆卵扫巢窠”运用比喻手法,将战争比作熔炉中玉石的融合,象征着战争中一切美好事物被摧毁;同时,“覆卵扫巢窠”则形象地描绘了战争对无辜生命的摧残,如同扫荡鸟巢,毁灭生命。

最后,“世界今如此,苍生且奈何”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忧虑和对人民命运的关切。在这样的世界里,面对战争的苦难,人们似乎无能为力,充满了无奈和悲凉。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战争对社会和人性的摧残,以及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巨大影响,体现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批判。

收录诗词(457)

洪繻(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兵火之后旧时街衢但存瓦砾感赋

惊天蓦地起兵戎,闾左繁华瞬息空。

喧路鹳鹅同上蔡,失家鸡犬异新丰。

蔓烟无复炊烟绿,燐火犹疑燹火红。

旧日楼台何处认,乱堆残瓦夕阳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田亩叹

拮据置田亩,苟且充鹤餔。

姑为口腹计,岂暇子孙图。

视彼连阡陌,勺水与江湖。

奈何丁官厄,向我开广途。

横攘十亩地,顿减十斛租。

五鹿逢与块,空对野人呼。

昔人谋肥遁,日夕思莼鲈。

我食犹被夺,况望千木奴。

回头视野老,颜色惨更枯。

负耒无田耕,思欲作亡逋。

见说浊溪水,架有假铁桥。

一溪溉万田,万户仰以饶。

昨者洪潦生,桥梁被冲漂。

铁路畏濡滞,遏水修泥橇。

至今八堡浍,未有涓滴浇。

秧针初插土,日中旋枯焦。

况在夏秋交,大火似焚烧。

沾体涂手足,叹息腹空枵。

无以宽赋敛,岂复免征徭。

田家及佃户,助长思揠苗。

勺水不得濡,复欲徵水租。

水租犹尚可,地租恶追呼。

水租为公用,地租为国帑。

厉行籍没法,不比偿宿逋。

窃叹商鞅家,无此聚敛徒。

丁户计口收,房屋亦征输。

入市复算缗,锥末及锱珠。

削朘将到骨,未止占剥肤。

茫茫沧海桑,何日变膏腴。

损失泣万家,我亩良区区。

今人言避世,漫欲托渔樵。

岂知山海间,无处可逍遥。

环牢绝隙地,林壑惨不憀。

斧斤及网罟,薮泽宁汝饶。

区区数卷书,牖户亦萧条。

惟我读书窗,生意草色摇。

砚田废不耕,诗酒乐箪瓢。

漱石枕流水,看山忘饥枵。

盘桓五柳下,斗米未折腰。

收穫望明春,歌啸过村桥。

形式: 古风

大扫除

壬寅夏四月,土匪大扫除。

号令一朝下,万室为邱墟。

当其设甘饵,信誓说降初。

始作周郑质,继藏盟府书。

长待以不死,山泽任樵渔。

服从一以久,杀机起籧篨。

南北及中央,同日入周阹。

一时敦杯酒,万口为臡菹。

一二勇决夫,枪火伏衣裾。

作势与之敌,反噬不踌躇。

木毙人亦摽,虽死异羊猪。

馀悉骈首戮,载出薄笨车。

妇孺从流移,人弃室亦潴。

南投斗六间,杀气惨不舒。

阴风扑人面,燐火遍里闾。

哀哉归顺徒,不得求为鱼。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大讨伐

丙午方隆冬,生番大讨伐。

叠嶂摩青天,连营一齐发。

白日照深箐,朔风响林樾。

烈火焚高邱,炮声夜未歇。

凿齿与雕题,相逢即驰突。

其俗本狉獉,其人如鹰鹘。

抚之曾几时,屠之起仓猝。

殆为垦荒来,辟土不容忽。

遂使瓯脱间,亦走东洋卒。

平野多草莱,何用入穷窟。

师劳久无功,万山掷枯骨。

狞树蛇蛰蟠,怪石鬼面凸。

谷暗丛木呼,径险古苔滑。

生番何处栖,腥风动溟渤。

呦呦麋鹿哀,莽莽狐兔没。

长坑无所施,群峰立峍崒。

形式: 古风 押[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