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胡行二首(其一)

尧任舜禹,当复何为。百兽率舞,凤凰来仪。

得人则安,失人则危。唯贤知贤,人不易知。

歌以咏言,诚不易移。鸣条之役,万举必全。

明德通灵,降福自天。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段诗文是对古代圣君尧、舜时期政治理想的追述和赞美。开篇“尧任舜禹,当复何为”表明了对远古圣王传说的景仰之情,尧帝将天下大事交给舜帝,舜帝又交给大禹,大禹治理水患,这一系列的交接展现了一个理想中的权力交替方式,即通过贤能的人来继承和发展。紧接着“百兽率舞,凤凰来仪”则形象地描绘出这样一个时代,万物和谐,祥瑞之气充盈,连凤凰这样的吉祥之鸟也降临人间。

“得人则安,失人则危”是对人才的重要性的一种强调,说明了在古代,国之大计,在于得人。有贤能之士辅佐,则国家安稳,无之则国家动摇。这一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唯贤知贤,人不易知”表达了一种对贤才的识别与尊崇,同时也指出了对贤者的认识并非人人可及,这需要有一定的鉴赏力和眼光。“歌以咏言,诚不易移”则是对忠诚和信用的赞颂,用音乐来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展现了一种真挚不渝的情感态度。

“鸣条之役,万举必全”中,“鸣条”指的是古代用来报时或召集人的工具,这里可能是指某种职责或者使命。整句话表明了对任务的认真执行和完美达成的自信与决心。

最后,“明德通灵,降福自天”则是在说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他的心灵与自然、神灵相通,因此能够得到上天的恩赐和福泽。这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一种肯定,也反映了古人对于道德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信仰。

从整体来看,这段诗文融合了政治理想、人才观念、忠诚信用的赞颂以及道德修养等多个维度,展现了一种理想中的美好社会状态。

收录诗词(55)

曹丕(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他在位期间,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汉朝在西域的设置。除军政以外,自幼好文学,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去世后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谥为文皇帝,葬于首阳陵

  • 字:子桓
  • 生卒年:187年冬-226年6月29日

相关古诗词

秋胡行

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嘉肴不尝。旨酒停杯。

寄言飞鸟。告余不能。俯折兰英。仰结桂枝。

佳人不在。结之何为。从尔何所之。乃在大海隅。

灵若道言。贻尔明珠。企予望之。步立踟蹰。

佳人不来。何得斯须。

形式: 乐府曲辞

秋胡行二首(其二)

泛泛绿池,中有浮萍。寄身流波,随风靡倾。

芙蓉含芳,菡萏垂荣。朝采其实,夕佩其英。

采之遗谁,所思在庭。双鱼比目,鸳鸯交颈。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知音识曲,善为乐方。

形式: 乐府曲辞

夏日诗

夏时饶温和,避暑就清凉。

比坐高阁下,延宾作名倡。

弦歌随风厉,吐羽含徵商。

嘉肴重叠来,珍果在一傍。

棋局纵横陈,博弈合双扬。

巧拙更胜负,欢美乐人肠。

从朝至日夕,安知夏节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艳歌何尝行

何尝快。独无忧。但当饮醇酒。炙肥牛。

长兄为二千石。中兄被貂裘。小弟虽无官爵。

鞍马馺馺。往来王侯长者游。但当在王侯殿上。

快独摴蒲六博。对坐弹棋。男儿居世。各当努力。

蹙迫日暮。殊不久留。少小相触抵。寒苦常相随。

忿恚安足诤。吾中道与卿共别离。约身奉事君。

礼节不可亏。上惭沧浪之天。下顾黄口小儿。

奈何复老心皇皇。独悲谁能知。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