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状态,充满了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意境。首句“万事形骸外”,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不为尘世所累的心境,将一切纷扰置之度外。接着“半生鱼鸟间”一句,形象地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仿佛自己也成为了其中的一部分。
“为农稀出郭”表明诗人过着简朴的田园生活,很少涉足喧嚣的城市,体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习隐不居山”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选择在山野之间而非真正的山中隐居,可能是因为山林过于远离人间烟火,而他更倾向于在接近自然而又不失人间烟火的地方生活。
“晴旭欢独往,暮云倦与还”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的两个场景:清晨独自漫步于自然之中,享受阳光的温暖;傍晚时分,带着一天的疲惫,与自然一同归家。这两句通过时间的变化,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他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满足感。
最后,“呼儿检赋草,闭户细加删”则透露出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在闲暇之余,他邀请家人一起整理诗稿,精心修改,体现了他对艺术的严谨态度和对作品精益求精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归隐后的自在生活状态,以及他对自然、文学的深厚情感,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