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严嵩为送别好友、兵备苏州的宪副敖君贵前往家乡省亲而作。诗中描绘了敖君贵归乡途中的情景与心境,以及其在苏州任职期间的功绩。
首句“渝水蒙山墟上居”,以“渝水”和“蒙山”象征敖君贵的故乡,点明其归乡的背景。“彩衣计日拜庭除”,预示着敖君贵即将归家,穿着喜庆的彩衣,每日都在期盼着踏上归途,表达出对家庭的深切思念。
接着,“寒星拥传催旄节,朔雪趋程奉简书”,通过描绘冬夜的景象,烘托出敖君贵归乡路途的艰辛与急迫。寒星、朔雪、传令旗、简书等意象,既展现了旅途的艰难,也暗示了敖君贵肩负的重要使命。
“城隐三吴开府地,战收千舰用兵馀”,这两句赞美了敖君贵在苏州任职时的功绩。三吴之地,指苏州及其周边地区,开府地意味着他在此建立了自己的政治影响力;“战收千舰用兵馀”则赞扬他在军事上的成就,成功指挥了大规模的战役,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最后,“海邦坐镇无戎檄,圣代鲸波已晏如”,表达了对敖君贵在任期间稳定局势、维护和平的赞誉。海邦坐镇,意味着他在沿海地区稳固了边防;圣代鲸波已晏如,则是说在他的治理下,动荡的局面得以平息,国家安宁。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颂了敖君贵的个人品质与功绩,也体现了诗人对其深厚的情谊与期望。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高超的文学造诣和对友人的真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