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颍州留别二首(其一)

托身游宦乡,终老羡箕颍。

隐居亦何乐,亲爱形随影。

念兄适吴越,霜降水初冷。

翩然事舟楫,弃此室庐静。

平明知当发,中夜抱虚警。

永怀江上宅,归计失不猛。

人生徇所役,有若鱼堕井。

远行岂易还,剧饮终难醒。

不如早自乞,闲日庶犹永。

世事非所忧,多忧亦谁省。

形式: 古风

翻译

寄身于仕途生涯,终老时羡慕箕山颖水的隐居生活。
隐居也有其乐趣,亲情友情如同影子般相伴。
想念兄长已去往吴越之地,秋霜降临时水也开始变凉。
他轻盈地投身舟楫,舍弃了这宁静的居所。
深知应当出发,半夜却因空虚而惊醒。
永远怀念江边的住所,回家的念头变得犹豫。
人生为追求所困,就像鱼儿落入井中。
远行不易返回,纵使醉酒也无法解脱。
不如早早请求归隐,闲暇的日子或许更长久。
世间纷扰并非我所忧虑,忧虑太多又有谁能理解。

注释

游宦:仕途奔波。
箕颍:指隐居的山川。
亲爱:亲人朋友。
霜降水初冷:秋季气候转凉。
翩然:轻盈的样子。
虚警:空虚的警觉。
归计:回家的打算。
徇所役:追求所驱使。
鱼堕井:比喻陷入困境。
剧饮:大量饮酒。
闲日:闲暇时光。
世事:世间事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为兄长苏轼在颖州留别而作的和诗之一。诗人表达了自己羡慕兄长能够隐居生活的愿望,同时也感叹自己漂泊宦乡,难以像兄长那样投身自然,享受亲情的陪伴。他想象兄长在霜冷时节乘船离去,心中充满对家乡的怀念和归期不定的忧虑。诗人认为人生如鱼入井,被事务所困,远行不易返回,过度沉溺于忧虑并无益处。他希望及早摆脱俗务,过上悠闲的生活,认为世间纷扰并非真正值得忧虑之事。整首诗情感真挚,流露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亲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子瞻颍州留别二首(其二)

放舟清淮上,荡潏洗心胸。

所遇日转胜,恨我不得同。

江淮忽中断,陂埭何重重。

紫蟹三寸筐,白凫五尺童。

赤鲤寒在汕,红粳满霜风。

西成百物贱,加餐慰贫穷。

胡为复相念,未肯安南东。

人生免饥寒,不受外物攻。

不见田野人,四壁编茅蓬。

有食辄自乐,谁知富家翁。

形式: 古风

次韵子瞻感旧

还朝正三伏,一再趋未央。

久从江海游,苦此剑佩长。

梦中惊和璞,起坐怜老房。

为我忝丞辖,置身愿并凉。

此心一自许,何暇忧陟冈。

早岁发归念,老来未尝忘。

渊明不久仕,黔娄足为康。

家有二顷田,岁办十口粮。

教敕诸子弟,编排旧文章。

辛勤养松竹,迟莫多风霜。

常恐先著鞭,独引社酒尝。

火急报君恩,会合心则降。

形式: 古风

次韵子瞻感旧见寄

少年耽世味,徘徊不能去。

老来悟前非,尚愧昔游处。

君才最高峙,鹤行鸡群中。

我虽非君对,顾以兄弟同。

结发皆读书,明月入我牖。

纵横万馀卷,临纸但挥手。

学成竟无用,掩卷空自疑。

却寻故山友,重赴幽居期。

秋风送馀热,冉冉如人老。

衣裘当及时,田庐亦须早。

种竹竹生笋,种稻稻亦成。

浩歌归来曲,曲终有遗声。

形式: 古风

次韵子瞻谪居三适.旦起理发

道人鸡鸣起,趺坐存九宫。

灵液流下田,伏苓抱长松。

颠毛得馀润,冉冉欺霜风。

俯就无数栉,九九为一通。

洗沐废已久,徐之勿匆匆。

气来自涌泉,至此知几重。

近闻西边将,袒裼拥马鬃。

归来建赤油,不复侪伍同。

笑我守寻尺,求与真源逢。

人生各有安,未肯易三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