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陈子壮所作,名为《同郑太史入诃林》。诗中描绘了两位高人一同前往佛教圣地的情景,充满了禅意与哲理。
首联“浮来仙峤客,还觅岭南禅”,以“仙峤”和“岭南”为背景,将两位访道者比作仙人,寻找着内心的禅悟。这里的“仙峤”象征着超凡脱俗的境界,“岭南禅”则指向了佛教的智慧与宁静。
颔联“观世恒如是,翻经亦偶然”,表达了对世间万物变化无常的理解,以及对佛经研读的随意与自然态度。这里“观世”指观察世间万象,“恒如是”意味着一切皆有其规律,“翻经”则是阅读佛经的动作,“偶然”则暗示了这种行为的随性与不拘泥于形式。
颈联“千灯悬慧日,一语到生天”,运用比喻手法,将智慧比作光明,将言语比作通往更高境界的桥梁。“千灯悬慧日”象征着无数智慧之光汇聚,照亮前行的道路,“一语到生天”则表示通过一句恰当的话语,就能达到心灵的升华与超越。
尾联“无愧支公会,偏同许戴缘”,表达了对古代高僧支遁(支公)的敬仰,以及与友人许戴共同追求精神境界的共鸣。这里“无愧”意味着没有遗憾或后悔,“支公会”指的是与支遁这样的高僧相遇,“偏同”则强调了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共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两位访道者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的描绘,展现了佛教思想中的智慧、宁静与超越,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和精神境界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