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酬章朝散(其二)》由宋代诗人刘攽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生的复杂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现象的独到见解。
首联“事无机变即无疑,此意唯当静者知”,开篇便点明了主题,强调了在生活中的平静与简单才是真正的智慧所在,只有内心宁静的人才能理解其中的深意。这种思想与道家哲学相契合,倡导返璞归真,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的和谐。
颔联“末路风波成失所,岁寒霜雪正同时”,运用自然景象来比喻人生旅途中的起伏与挑战。末路的风浪象征着人生中的困难与挫折,而岁寒霜雪则代表了严酷的考验,但两者同时存在,也暗示了无论环境如何艰难,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颈联“劳生毫发差千里,醉眼须臾已万期”,进一步探讨了人生的短暂与复杂。劳碌的生活往往因为细微的差别而产生巨大的差异,而当我们以醉眼看待世界时,时间似乎变得漫长无比。这里巧妙地将现实与梦幻相结合,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尾联“江上鲤鱼天上雁,寄书嫌少不嫌迟”,以江上的鲤鱼和天上的雁为喻,形象地描绘了信息传递的场景。鲤鱼跃龙门象征着成功的希望,而雁群南飞则是迁徙与自由的象征。寄书嫌少不嫌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与亲情的珍视,即使信息传递的时间长,也不觉得等待是多余的。这句诗也体现了诗人对时间和空间的超越性理解,以及对人与自然之间微妙联系的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和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