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宁国县圃中桃李杂花盛开感而赋诗(其二)

乍雨乍晴三月节,半开半合百花枝。

伤心春望不堪远,感事泪痕长欲垂。

塞北但知随水草,江南何事插旌麾。

上林无限莺花老,应怪来游凤辇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雨后初晴的景象,以及百花争艳的美丽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与生机,同时也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与感慨。

首联“乍雨乍晴三月节,半开半合百花枝”描绘了春天时节,雨水与阳光交替出现的景象,以及花朵在雨后的半开状态,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颔联“伤心春望不堪远,感事泪痕长欲垂”则表达了诗人面对美好春景时内心的复杂情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诗人似乎感受到了某种难以言喻的伤感和对往事的回忆,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却未能完全落下,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触动。

颈联“塞北但知随水草,江南何事插旌麾”对比了南北两地的不同生活状态。塞北地区以游牧为生,随季节变换迁徙;江南地区则以农耕为主,象征着稳定与秩序。这一对比不仅展现了地理环境的差异,也暗含了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尾联“上林无限莺花老,应怪来游凤辇迟”将视角转向皇家园林,通过“莺花老”的景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败。同时,诗人借“凤辇迟”之语,表达了对帝王巡游迟缓的感慨,或许暗含了对政治时局的隐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感悟,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1653)

李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 字:伯纪
  • 号:梁溪先生
  • 生卒年:1083年-1140年2月5日

相关古诗词

咏草

梦觉池塘碧草萋,风摇烟湿已菲菲。

绵联山色不知远,惆怅王孙何日归。

微质亦知烦雨露,寸心终欲报春晖。

芳根纵腐犹能化,舞蝶流莺到处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休宁县驿舍初见杨花

山馆风光随分好,方塘碧长萋萋草。

杨花摇荡入疏帘,又是一年春色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皓]韵

黟歙道中士人献牡丹千叶面有盈尺者为赋此诗

平生爱花被花恼,每见牡丹常绝倒。

自从丧乱减风情,两年不识花枝好。

迩来谪堕烟雨中,行色日与春光浓。

今夕何夕见粲者,颇类寿安千叶红。

岂知黟歙深山里,乃有此花端若此。

不论玉板与鹤鸰,可亚姚黄并魏紫。

嫣然见我如感伤,似诉处此非其乡。

吾衰多病不解饮,对尔叹息空持觞。

人言老境花如梦,献此慇勤情已重。

蜡封瓶贮可多时,惆怅洛阳今不贡。

形式: 古风

自鄱阳泛江至星子

我行黟歙间,山陇如黏蚝。

涧水互萦绕,路石何硗嶅。

深谷四无景,峻岭干云霄。

朝行岚气合,暮宿怪禽号。

吾虽一险夷,无乃徒御劳。

及兹夏潦涨,弭节俯江皋。

试命具舟楫,聊以释烦嚣。

巨浸与天永,东流日滔滔。

来樯与去棹,倏忽驰千艘。

进舟枕席间,舟子巧所操。

江山递隐见,景物资游遨。

颇同谪仙人,醉著宫锦袍。

长啸倚柁楼,轩然咏离骚。

心随八极远,身逐秋鸿高。

风帆擘巨浪,大橹驾云涛。

百里须臾间,千里不崇朝。

快哉可以贺,把酒持蟹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