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其二)后一日再置酒次冯通直韵

红叶飘零,寒烟疏淡,楼台半在云间。

望中风景,图画也应难。

又是重阳过了,东篱下、黄菊阑珊。

陶潜病,风流载酒,秋意与人闲。霞冠。

敧倒处,瑶台唱罢,如梦中还。

但醉里赢得,满眼青山。

华发看看满也,留不住、当日朱颜。

平生事,从头话了,独自却凭栏。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翻译

红叶飘落稀疏,寒烟淡薄,楼阁半隐于云端。
眼前的景色,即使是画也无法描绘。
重阳节已过,东篱下的菊花凋零稀疏。
陶渊明般的病态,借酒消愁,秋意与人心境悠闲。
戴着霞冠的人,醉后倚靠在瑶台,仿佛梦境般归来。
只在醉中,才能欣赏满眼的青山。
白发渐渐增多,青春不再,无法挽留往日的红颜。
一生的往事,只能在回忆中述说,独自倚着栏杆感叹。

注释

红叶:落叶。
飘零:飘落。
寒烟:冷烟。
疏淡:稀疏淡薄。
楼台:楼阁。
云间:云端。
望中:眼前。
图画:画卷。
重阳:中国传统节日。
过了:过去。
阑珊:凋零稀疏。
陶潜:古代诗人。
病:病态。
风流:潇洒。
载酒:借酒消愁。
霞冠:形容醉态。
瑶台:仙境。
唱罢:唱完。
如梦:如同梦境。
醉里:醉中。
赢得:获得。
青山:青山绿水。
华发:白发。
满也:渐渐增多。
朱颜:红颜。
平生事:一生的事。
从头话了:回顾过去。
独自:独自一人。
凭栏:倚靠着栏杆。

鉴赏

这首宋词《满庭芳·其二》是舒亶所作,描绘了一幅秋日景色与怀旧之情交织的画面。开篇以“红叶飘零,寒烟疏淡”起笔,渲染出一种凄清而宁静的氛围,楼台隐于云雾之中,更显其孤寂。接着,“望中风景”一句,诗人感叹眼前的景象即使如画也无法完全表达。

“又是重阳过了,东篱下、黄菊阑珊”点明时令已至深秋,重阳节已过,菊花凋零,暗寓时光流逝。诗人借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岁月易逝的感慨。“陶潜病,风流载酒,秋意与人闲”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下片转而写个人心境,“霞冠”象征着醉酒后的恍惚,“瑶台唱罢,如梦中还”描绘了诗人沉浸在醉乡中的迷离状态,满眼皆是青山,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然而,“华发看看满也,留不住、当日朱颜”则揭示了岁月无情,青春不再的哀叹。

最后,“平生事,从头话了,独自却凭栏”表达了诗人回顾一生,虽有诸多往事,但此刻只能独自凭栏,回味往昔,颇有孤独和寂寥之感。整体上,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宋词婉约而又不失豪放的特点。

收录诗词(196)

舒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治平二年(1065)试礼部第一,即状元(进士及第),授临海尉。神宗时,除神官院主簿,迁秦凤路提刑,提举两浙常平。后任监察御史里行,与李定同劾苏轼,是为「乌台诗案」。进知杂御史、判司农寺,拜给事中,权直学士院,后为御史中丞。崇宁元年(1102)知南康军,京以开边功,由直龙图阁进待制,翌年卒,年六十三。《宋史》、《东都事略》有传。今存赵万里辑《舒学士词》一卷,存词50首

  • 号:懒堂
  • 籍贯:慈溪(今属浙江)
  • 生卒年:1041-1103

相关古诗词

满庭芳(其三)送权府苏台道宗朝奉

阊阖天门,芙蓉春殿,几年目断鸡翘。

短蓬秋鬓,端幸倚琼瑶。

南圃花边小院,西湖畔、云底双桥。

归时节,红香露冷,月影上芭蕉。明朝。

那可望,旗亭烟草,柳渡寒潮。

但万户千门,恨客歌樵。

戏彩光浮衮绣,听鸣珂、响逼云霄。

应回首,绮裘醉客,还是独吹箫。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押[萧]韵

虞美人(其三)蒋园醉归

重帘小阁香云暖。黛拂梳妆浅。玉箫一曲杜韦娘。

谁是苏州刺史、断人肠。醉归旋拨红炉火。

却倚屏山坐。银缸明灭月横斜。

还是画楼角送、小梅花。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虞美人(其二)周园欲雪

酒边陡觉罗衣暖。独倚黄昏看。寒鸦两两下楼东。

著处暗云垂地、一重重。红炉欢坐谁能醉。

多少看花意。谢娘也拟殢春风。

便道无端柳絮、逼帘栊。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虞美人(其一)寄公度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形式: 词牌: 虞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