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

溪带三弓地,山开一盖天。

茅檐低没雾,藤路细迷悬。

恶草翻新耨,狞彪突旧穿。

争鸡喧腷膊,静鹭立挛拳。

翠著衣襟湿,岚薰草树鲜。

老夫甘废弃,末路寄沈绵。

水出桃源俗,人来谷口贤。

心期如水冷,世事绝风传。

瘠瘵高眠稳,疏慵入静便。

酒缸开半熟,茶饼索新煎。

温饱无馀事,安閒得剩年。

胜游欣此始,妄想置从前。

出处非吾浪,乘除计亦全。

况因心地静,粗了佛家缘。

零落馀生在,宁无火里莲。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翻译

溪流弯弯曲曲像三张弓,山脉展开如同天边的画卷。
茅屋低矮隐没于晨雾中,藤蔓小路曲折如悬挂在空中。
杂草丛生刚被新锄,凶猛野兽依旧穿越林间。
鸡群争斗声嘈杂,静立的白鹭紧握双拳。
绿色浸湿衣襟,山岚使草木更显清新。
我甘愿放弃世俗,晚年生活宁静而绵长。
源头清澈如桃源,来到谷口的人皆为贤良。
心如止水般冷静,世间纷扰不再传递。
病弱身躯得以安稳高卧,懒散的生活也变得宁静。
半熟的酒缸开启,新煎的茶饼诱人。
满足温饱后无他求,悠闲度日,岁月漫长。
美好的游览从这里开始,过往的幻想抛诸脑后。
此地并非偶然所至,命运的起伏我都接受。
尤其因为心境平和,对佛理有了初步理解。
余生虽已凋零,难道不能如莲生于火中。

注释

溪:河流。
弓:弯曲的形状。
盖:覆盖。
茅檐:茅草屋顶。
藤路:藤蔓铺成的小路。
恶草:杂草。
新耨:新近锄过。
狞彪:凶猛的野兽。
穿:穿越。
喧腷膊:喧闹声。
挛拳:紧握拳头。
岚:山中的雾气。
薰:熏染。
废弃:放弃。
沈绵:长久、绵延。
谷口:山谷入口。
贤:贤良之人。
心期:心情期待。
绝风传:隔绝传播。
瘠瘵:病弱。
疏慵:懒散。
胜游:美好的游览。
妄想:幻想。
乘除:命运起伏。
全:完全接受。
粗了:大致了解。
佛家缘:佛教缘分。
火里莲:比喻在困境中仍能保持纯洁的心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山居生活,其境界宁静而美好。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己远离尘嚣、心态宁静的生活状态。

"溪带三弓地,山开一盖天"一句,设定了一个被连绵山脉和蜿蜒溪流环绕的小小世界。接下来的"茅檐低没雾,藤路细迷悬"则描绘出一种隐逸的氛围,茅草丛生的边缘在薄雾中若隐若现,而藤蔓缠绕的小径显得既细致又神秘。

诗人还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述,如耨地、穿衣、鸡鸣等,展示了自己的平淡而自足。"翠著衣襟湿,岚薰草树鲜"则透露出山中清新的气息和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

在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生活的超然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如"心期如水冷,世事绝风传"。"瘠瘵高眠稳,疏慵入静便"则描绘了一种宁静祥和的睡眠状态,而"酒缸开半熟,茶饼索新煎"则显示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享受。

最后几句"胜游欣此始,妄想置从前。出处非吾浪,乘除计亦全"表达了诗人对于现状的满足和对过去幻想的放下。而"况因心地静,粗了佛家缘"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佛教或禅宗修行的一种理解和归宿。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平实的生活细节,展示了一位隐士在山中追求内心宁静与精神自由的生活。其文辞清新,意境深远,是一篇颇具禅意的山居诗。

收录诗词(299)

冯时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石漕生日

梦断维熊夜,祥呈馈鲤初。

固应贤有后,谁谓庆无馀。

为国家相似,忧民子不如。

符分四任虎,金佩十年鱼。

未补三公衮,聊分八使车。

权衡公选格,陵阜富军储。

阀阅毡犹在,朝廷席正虚。

称觞勤祝颂,二十考中书。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牟元礼挽章

泪注琼瑰事可伤,白衣回首白云乡。

两三遗册新诗在,四十馀年素业荒。

学海骤乾千顷浪,儒林旧剪一枝芳。

风流未寄三题草,光焰谁家万丈长。

不作人间金榜客,应为天上玉楼章。

诙谐未见车公口,锦绣应无李白肠。

幽鸟空啼疏竹径,青灯愁见旧梧堂。

就中有事空堪恨,谁问双亲两鬓霜。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西山一首

有客徵清赏,携筇上翠微。

雨差肥水面,春恰染山衣。

破绿苔迎屐,藏寒竹拥扉。

云融开别浦,天净见孤飞。

语响留舟壑,杯光艳落晖。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送杨元老召赴阙

群心周道直,万国舜门开。

咫尺清虚地,精微择异材。

光辉生锦里,合沓上兰台。

霄汉横高翥,风云接大来。

龟龙纷秘奥,奎壁焕昭回。

碧海浮城阙,丹梯近斗魁。

由来升密勿,此地实胚胎。

早晚龙渊跃,从容衮职陪。

斯文归黼藻,吾道久尘埃。

汉武威怀远,周宣正化恢。

治源先简俭,国本厚封培。

造膝心终启,前筹力竟回。

正宜须弼亮,岂独藉淹该。

畴昔先登际,声名亦壮哉。

追风先蹙踏,戢翼更徘徊。

巨宝应难价,殊姿肯自媒。

中天悬日月,万里忽风雷。

戮力铭钟鼎,馀波及草莱。

故人元勃窣,晚节更摧颓。

料想怜枯肺,吹嘘助酒杯。

形式: 排律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