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三十年来要自观,履春冰恐未为难。
自于南国同埋剑,谁向东门便挂冠。
早是人情飞絮薄,可堪时令太行寒。
多惭幸住匡山下,偷得秾岚坐卧看。
此诗为唐代诗人李咸用所作,名为《依韵修睦上人山居十首(其六)》。全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人情冷暖以及个人隐逸生活的感慨。
"三十年来要自观,履春冰恐未为难。" 此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三十年的回顾和反思,意识到岁月匆匆,人生易逝,如同行走在春天即将融化的冰面上,不知何时会发生变化。
"自于南国同埋剑,谁向东门便挂冠。"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往昔战火和英勇事迹的回忆,以及对于功成身退、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南国"可能指的是诗人曾经征战的地方,而"同埋剑"则象征着过去的武功与荣耀,"东门挂冠"则是古代官员辞职后悬挂官帽以示告别的仪式。
"早是人情飞絮薄, 可堪时令太行寒。" 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人世间关系淡薄和时代变迁的感慨。"人情飞絮薄"形容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如同轻飘的棉絮,易散难聚;"可堪时令太行寒"则是说时间过得太快,岁月带来的冷漠和孤独感也随之加深。
最后两句"多惭幸住匡山下,偷得秾岚坐卧看。" 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隐居于匡山下的满足与喜悦,以及在此享受大自然美景的悠然自得。"匡山"是古代著名的隐逸之地,而"秾岚"则形容山势连绵、层次分明,诗人在其中坐卧观赏,心境宁静而豁达。
总体来说,此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和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超脱世俗的心态。
不详
畹兰未必因香折,湖象多应为齿焚。
兼济直饶同巨楫,自由何似学孤云。
秋深栎菌樵来得,木末山鼯梦断闻。
闲凭竹轩游子过,替他愁见日西曛。
何事深山啸复歌,短弓长剑不如他。
且图青史垂名稳,从道前贤自滞多。
?鴳敢辞栖短棘,凤凰犹解怯高罗。
人生若得逢尧舜,便是巢由亦易过。
太玄太易小窗明,古义寻来醉复醒。
西伯纵逢头已白,步兵如在眼应青。
寒猿断后云为槛,宿鸟惊时月满庭。
此景得闲闲去得,人间无事不曾经。
壮气虽同德不同,项王何似王江东。
乡歌寂寂荒丘月,渔艇年年古渡风。
难世斯人犹不达,此时吾道岂能通。
吟君十首山中作,方觉多端总是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