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存敬秋官知兴化得但字

王君东南豪,才气绝躯干。

一经重贤科,百里见雄断。

西曹美风裁,而复爱文翰。

还操老吏笔,却判诗家案。

入朝更出守,恩诏何涣汗。

莆阳亦名邦,金紫蔚相烂。

清风散尘歊,好雨知岁旱。

勋名竟当成,轫发此何但。

吾翁蒙泉老,遗迹犹可按。

谤言昔徒兴,白黑久乃判。

古来经济士,不受群疑绊。

送子独含情,临风几长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为友人王存敬赴任兴化知府所作的送别诗。诗中对王存敬的才华、品德和为官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其未来的仕途寄予厚望。

首句“王君东南豪,才气绝躯干”赞美王存敬在东南地区才华横溢,才气超凡脱俗。接着“一经重贤科,百里见雄断”赞扬他通过了重要的选拔考试,展现出卓越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随后,“西曹美风裁,而复爱文翰”称赞他在政务处理上风度翩翩,同时又热爱文学,多才多艺。

“还操老吏笔,却判诗家案”表明王存敬不仅擅长政务,也精通文学,能够以老练的手法处理各种事务,甚至能评判诗歌作品。接下来“入朝更出守,恩诏何涣汗”表达了王存敬从朝廷进入地方任职,得到的恩赐诏书如同汗水般丰富,体现了对他才能的认可和赏识。

“莆阳亦名邦,金紫蔚相烂”描绘了王存敬即将赴任的兴化是一个有名的城市,官员们身着华丽的服饰,彰显了城市的繁荣与尊贵。接着“清风散尘歊,好雨知岁旱”形容王存敬的到来将带来清新的风气,消除社会的纷扰;适时的雨水则预示着丰收的年景,象征着王存敬的治理将带来福祉。

“勋名竟当成,轫发此何但”表达了对王存敬未来功成名就的期待,认为他的努力终将得到回报。最后“吾翁蒙泉老,遗迹犹可按”提到王存敬的前辈蒙泉老人,暗示王存敬可以借鉴前辈的经验,留下自己的足迹。诗中“谤言昔徒兴,白黑久乃判”指出过去曾有人对王存敬的误解或批评,但时间会证明一切,黑白自会分明。最后“古来经济士,不受群疑绊”表达了对王存敬作为一位具备经济治理能力的士人,不会被外界的质疑所束缚的肯定。诗人以深情的话语,表达对王存敬的深厚情感和美好祝愿,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

收录诗词(1558)

李东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字:宾之
  • 号:西涯
  •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 生卒年:1447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登高二首次韵答钱与谦状元(其一)

莫居丘垤地,为学如为山。

望道如望海,莫近污潢湾。

吾生好求士,意欲穷区寰。

有津孰与航,有磴孰与攀。

行矣幸勿疑,勖哉山海间。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登高二首次韵答钱与谦状元(其二)

翰林神仙窟,鳌峰出瀛海。

天低众山伏,地合群流汇。

恩宠绝代殊,荣光有时改。

许身德义重,华国文章在。

行且惧吾衰,君名世方采。

形式: 古风 押[贿]韵

方石惠猫忽被踏以死悼而赋之

悬灯直庐夜,见此狸奴群。

主人爱狸甚,指点向客云。

西邻乞狸母,乳孳当深春。

我本无长物,但令守典坟。

客意不忍夺,念为主所珍。

主人忽南徙,书担愁纷纭。

居然弃其馀,一尾幸见分。

人苦不知足,既得择愈勤。

色纯足贵屈,此法旧所因。

携归雪照眼,儿女争欢欣。

先防老狸欺,更避恶犬狺。

丁宁戒婢仆,为我谨朝曛。

宁知不旋踵,步履生艰屯。

苍黄不能救,吊叹若有闻。

孰谓方寸灵,不如趾在麟。

嗟嗟放麑子,此意实近真。

吾方为鼠厄,誓欲策狸勋。

贪功信多悔,纵暴亦非仁。

彼鼠固无恙,尔狸竟委身。

悲哉勿复弃,葬之我竹根。

竹非利汝死,庶免乌鸢邻。

犹感赠狸意,赋诗谢主人。

形式: 古风

送杨应宁提学之陕西三首(其一)

君来几日前,屈指算君程。

君行几日前,使我梦先惊。

问君孰为来,问君孰为行。

仓皇六载间,展转万事并。

欲语不得尽,欲别难为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