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李昌祺的《郭外野寺》描绘了一座偏远寺庙的孤寂景象。首句“野寺远人烟”展现了寺庙位于郊野,远离世俗喧嚣,显得静谧而偏僻。接下来的“觚棱殿兀然”描述了殿宇孤独矗立,暗示着僧侣可能不多,或是环境荒凉。
“瓦垆双足折,土偶半身全”细致刻画了寺庙的破败,瓦砾残缺,土制的偶像也只剩一半,显示出岁月的侵蚀和无人问津的凄凉。诗人通过这些细节,传达出一种衰败与荒芜的气息。
“鸟去阶留篆,蜗藏壁带涎”进一步描绘了自然与寺庙的交融,鸟儿离去后,只有篆刻般的痕迹留在台阶上,而墙壁上则有蜗牛爬过的痕迹,暗示着生命的痕迹虽在,但生机已逝。
最后两句“阎浮俱苦海,何处可安禅”以佛教的比喻收尾,将人间比作苦海,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纷扰、寻求内心宁静的渴望。整首诗以景寓情,寓含深沉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