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芦黄水落秋将暮,鼓翼各寻云外路。
为问归飞归底处,我今亦向江南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芦苇泛黄,水面低落,雁群振翅,各自寻找远方天空之路的画面。诗人以“我今亦向江南去”一句,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之中,表达了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通过雁群的迁徙,寄托了诗人对生活变化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在艺术手法上,诗人运用了象征和对比的手法,将雁的迁徙与人的行旅相联系,使得作品既有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又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富有诗意和哲思的作品,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不详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曹将军画少陵诗,林氏家藏相国题。
不动精神瞻御座,风云万里入霜蹄。
鱼跃鱼沉都不知,垂竿只要得鱼归。
天寒浪急鱼难得,愁入芦花日又西。
飘飘秀色夺仙春,只恐丹青画不真。
能为君王罢征戍,甘心玉骨葬边尘。
唐时胡马入长安,下马胡儿倚马鞍。
今日升平无此物,樽前聊写画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