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自遣诗》由隋朝的侯夫人所作,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首句“秘洞扃仙卉”描绘了一处隐秘幽静的洞穴中,生长着仙界的花卉,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然而,“雕房销玉人”一句转折,描述了华丽的房间中却无人居住,象征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以及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接下来的“毛君真可戮,不肯写昭君”,则表达了对毛延寿(历史上因在绘制王昭君画像时故意丑化,导致昭君远嫁匈奴而备受争议的人物)的不满和讽刺。这里借毛延寿之名,暗指那些不公正对待他人或扭曲事实的人,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身命运或他人遭遇中不公的感慨与愤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面对理想与现实、个人命运与社会不公的复杂心情,体现了其深沉的思考和情感的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