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半阴未雨,洞房深、门掩清润芳晨。

古鼎金炉,烟细细、飞起一缕轻云。罗绮娇春。

争拢翠袖,笑语惹兰芬。歌筵初罢,最宜斗帐黄昏。

楼上念远佳人。心随沈水,学兰灺俱焚。

事与人非,争似此、些子香气常存。记得临分。

罗巾馀赠,尽日把浓熏。一回开看,一回肠断重闻。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鉴赏

这首《念奴娇》由宋代词人曹勋所作,描绘了一幅细腻而哀婉的画面。词中以“半阴未雨”开篇,营造出一种朦胧、湿润的清晨氛围,暗示着情感的细腻与微妙。接着,“洞房深、门掩清润芳晨”,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美好,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空间。

“古鼎金炉,烟细细、飞起一缕轻云”,通过描述香炉中升起的轻烟,不仅增添了室内的温馨与雅致,也象征着情感的细腻与飘渺。紧接着,“罗绮娇春。争拢翠袖,笑语惹兰芬”,生动地描绘了女子们在春日里欢聚的情景,她们的笑声与花香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生机与欢乐。

“歌筵初罢,最宜斗帐黄昏”,词人巧妙地将场景从白天过渡到黄昏,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情感的转变。黄昏时分,斗帐中的女子或许正沉浸在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中,这份情感既深沉又复杂。

“楼上念远佳人。心随沈水,学兰灺俱焚”,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女子的心比作燃烧的香料和烛火,表达了她对远方之人的深切思念与内心的煎熬。接下来,“事与人非,争似此、些子香气常存”,表达了即使现实与理想相悖,女子仍希望这份香气能够永恒存在,成为她心中永恒的记忆与寄托。

最后,“记得临分。罗巾馀赠,尽日把浓熏”,回忆起分别时,女子赠予对方的罗巾上还残留着浓郁的香气,这成为了他们之间情感的纽带,即使时间流逝,这份香气依旧能勾起回忆,引发情感的共鸣。

整首词通过对环境、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情感表达的独特艺术手法,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和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1494)

曹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世绩。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号:松隐
  • 籍贯: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
  • 生卒年:1098—1174

相关古诗词

东风第一枝

倾国倾城,非花非雾。春风十里独步。

胜如西子妖娆,更比太真淡泞。铅华不御。

漫道有、巫山洛浦。

似恁地、标格无双,镇锁画楼深处。

曾被风、容易送去。曾被月、等閒留住。

似花翻使花羞,似柳任从柳妒。不教歌舞。

恐化作、綵云轻举。

信下蔡阳城俱迷,看取宋玉词赋。

形式: 词牌: 东风第一枝

瑞鹤仙

盈盈罗袜。移芳步淩波,缓踏明月。

清漪照影,玉容凝素,鬓横金凤,裙拖翠缬。

渺渺澄江半涉。晚风生,寒料峭,消瘦想愁怯。

我僭为兄,山矾为弟,也同奇绝。

馀芬剩馥,尚熏透、霞绡重叠。

春心未展,閒情在、两鬓眉叶。

便蜂黄褪了,丰韵媚粉颊。

形式: 词牌: 瑞鹤仙

探春慢

银浦流云,绿房迎晓,一抹墙腰月淡。

暖玉生烟,悬冰解冻,碎滴瑶阶如霰。

才放些晴意,早瘦了、梅花一半。

也知不做花看,东风何事吹散。摇落似成秋苑。

甚酿得春来,怕教春见。

野渡舟回,前村门掩,应是不胜清怨。

次第寻芳去,灞桥外、蕙香波暖。

犹听檐声,看灯人在深院。

形式: 词牌: 探春慢

潇湘逢故人慢

深秋村落,誇青菱香熟,素芋甜和。

擘紫蟹,蒸黄雀,知己团聚,笑语婆娑。

浓烟淡雪,剪湘湖、几尺渔蓑。

纵消受、白蘋红蓼,生平未免情多。

空怀古,时悱恻,十年来、可偿文债诗魔。

叹世路蹉跎。恐心费参熊,眉费松螺。

风期阔绝,喜今夕、重话云窝。

寒潭月、皎然见底,问君不醉如何。

形式: 词牌: 潇湘逢故人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