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衡岳至福严寺二首(其二)

俯仰岩溪万仞临,恨输飞鸟极高深。

青云平地人难到,流水残花路可寻。

稍觉衣裾侵小雨,渐闻钟磬下遥岑。

丈人不厌频来往,欲作香山得二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衡岳至福严寺途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精神归宿的向往。

首联“俯仰岩溪万仞临,恨输飞鸟极高深”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山岩与溪流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雄伟景观的敬畏之情。同时,“恨输飞鸟极高深”一句通过对比,突出了山峰的高峻,仿佛连飞翔的鸟儿都难以触及其顶,展现出山的高度与深度。

颔联“青云平地人难到,流水残花路可寻”进一步展现了自然界的神秘与美丽。青云之高,非人间所能及,象征着一种超脱凡尘的境界;而流水与残花,则是自然界的常见景象,却在诗人的笔下显得格外引人入胜,仿佛一条条通往心灵深处的道路。

颈联“稍觉衣裾侵小雨,渐闻钟磬下遥岑”则将自然与人文巧妙结合。小雨轻轻拂过衣襟,不仅增添了旅途的诗意,也暗示了自然界的温柔与细腻;而远处传来的钟磬声,既为旅程增添了一抹宁静与庄严,也预示着前方可能存在的精神寄托与归宿。

尾联“丈人不厌频来往,欲作香山得二林”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自然与精神双重体验的渴望与追求。这里的“丈人”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也可能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香山”与“二林”则分别借用了古代文人追求的精神家园与隐逸之地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心灵自由与精神归宿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与追求。

收录诗词(249)

刘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福严寺呈贯之少卿并诸禅老

眼熟林峦认旧缘,耆关峰北入霏烟。

云房直上三千尺,蜡屐重来十五年。

山奥坐能朝万象,地灵深自接诸天。

暂游久住均如梦,社客何须约白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至福严寺得邹耒阳书因寄

尽室攀萝入五峰,峰前金碧寺飞空。

山当星鸟离方镇,地辟天龙海上宫。

喜我徜徉泉石外,忆君辛苦簿书中。

登临樽酒无因共,半夜题诗寄北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欲登祝融峰阻雨呈少卿

雾雨阴冥万壑蒸,五峰当面失云层。

愁如药使迷蓬岛,路似仙溪隔武陵。

已认神灵憎俗客,欲将魔障问岩僧。

劳公为我祈昭圣,暂借扶桑白日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赠南岳董少卿二首(其一)

身在南山非隐沦,闲中官贵异风尘。

清泉白日预何事,华发綵衣今几人。

虚室图书忘岁月,寿筵香火祝君亲。

朝廷不以忠移孝,又说恩函拜命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