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李东阳所作的《苏台曲五首》中的第四首。诗中以亡国之痛为背景,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感慨。
"国亡身亦虏",诗人以吴国灭亡后自身成为俘虏的境遇,寓含了亡国之臣的无奈与悲凉,同时也揭示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的深刻道理。
"却载五湖槎","五湖"常指太湖流域,"槎"是古代的木筏,这里象征着归隐江湖。诗人以被俘后的归隐生活,表达了对往昔荣华的怀念和对现实的逃避。
"借问西施女,何如张丽华",诗人将历史上著名的美女西施和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相提并论,暗示了亡国美女的悲剧命运。西施以美貌使吴王沉溺,最终导致越国攻破吴都;而张丽华则因容貌出众,引发了隋军攻入建康,陈朝覆灭。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红颜祸水的反思,以及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思考。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洁,通过历史人物的对比,展现了亡国之痛和个人命运的无常,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