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晚树萧萧促织愁,风帘似水满床秋。
千山不碍笙歌月,谁伴羊公上夜楼。
这两句是唐代诗人赵嘏的作品,体现了诗人旅途中的愁绪和对友人的思念。首句“晚树萧萧促织愁”,通过晚风吹拂树木的声音比喻自己的忧愁心情,如同织女夜以继日般不断积累。"风帘似水满床秋"则形象地描绘了秋夜风起,窗帘随风飘动,仿佛如同流水一般充满整个床榻,这不仅是对景物的细腻描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萧索。
次句“千山不碍笙歌月”中,“千山”指的是连绵不断的山脉,但这些自然障碍并没有阻挡住诗人对远方月亮的向往和思念。“谁伴羊公上夜楼”则是诗人心中的疑问,表达了他渴望有知己与之共度长夜,如同古时贤良羊公一般。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抒发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感和对友情的珍视。
不详
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千株松下双峰寺,一盏灯前万里身。
自为心猿不调伏,祖师元是世间人。
掘沟引水浇蔬圃,插竹为篱护药苗。
杨柳如丝风易乱,梅花似雪日难消。
送迎皆到三峰下,满面烟霜满马尘。
自是追攀认知己,青云不假送迎人。
处处云随晚望开,洞庭秋水管弦来。
谢公待醉消离恨,莫惜临川酒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