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音亭憩暑

水落石涧鸣,中含太古音。

安得微妙人,写入朱弦琴。

六月天不雨,赤日云无阴。

道人憩其侧,脱巾卧青林。

好风松上来,聊复披吾襟。

朱炎拆厚地,晴岚冒高岑。

愿分一勺泉,为民作甘霖。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泉水落下石头,发出古老的回声。
谁能寻得高人,将这声音谱入琴弦。
六月天不下雨,烈日无一丝云彩。
道人歇息在旁边,摘下头巾躺进青翠树林。
微风吹过松林,轻轻拂过我的衣襟。
炽热的阳光穿透大地,晴朗的山岚笼罩高峰。
我希望能分取一勺泉水,化作百姓的甘霖。

注释

水落石涧:泉水落下。
鸣:发出声音。
太古音:古老的声音。
微妙人:高明的人。
朱弦琴:红色琴弦的琴。
六月天不雨:六月无雨。
赤日:烈日。
云无阴:无云。
道人:修道之人。
憩:歇息。
青林:青翠的树林。
好风:微风。
松上来:从松林吹来。
聊复:姑且。
朱炎:炽热的阳光。
拆:穿透。
厚地:大地。
晴岚:晴朗的山岚。
冒:笼罩。
高岑:高峰。
愿分:希望分取。
一勺泉:一勺水。
甘霖:甜美的雨露。

鉴赏

这首宋诗《清音亭憩暑》是徐冲渊所作,描绘了夏日清幽的自然景象与诗人的心境。首句“水落石涧鸣”,以流水声起,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山涧在雨后空灵的音响,仿佛蕴含着远古的韵味。接下来,“中含太古音”进一步强调了这声音的深沉和古老。

诗人想象“安得微妙人,写入朱弦琴”,希望有能工巧匠将这自然之音转化为美妙的音乐,反映出他对艺术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追求。夏日炎炎,“六月天不雨,赤日云无阴”,诗人却在清音亭中找到清凉,道人在此休憩,脱巾纳凉于青翠的松林下,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好风松上来,聊复披吾襟”描绘了微风吹过松林,带来丝丝凉意,诗人敞开衣襟,享受这份惬意。随后,诗人感叹“朱炎拆厚地,晴岚冒高岑”,夏日的热浪仿佛被撕裂,晴朗的山岚升腾,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愿分一勺泉,为民作甘霖”,他希望能分享这清泉,化为人间的甘霖,体现出诗人关心民生、乐于奉献的精神。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社会的关怀。

收录诗词(13)

徐冲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清隐斋饮酒

暖风薄雨轻烟散,晴日游丝飞絮乱。

竹窗午梦啼鸟惊,松轩晚饮幽人唤。

一壶碧酒如春浓,万斛羁愁若冰泮。

兴来索笔谩题诗,碧桃花下纶巾岸。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水调歌头.怀山中

穷达付天命,生死见交情。

人今老矣,□□狗苟与蝇营。赢得一头霜雪。

闲却五湖风月。鸥鸟负前盟。

颜厚已如甲,太息误平生。想箕山,怀颍水,挹馀清。

只今归去,沧浪深处濯吾缨。笑抚山中泉石。

细说人间荆棘。有道苦难行。

好补青萝屋,且占白云耕。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游洞霄

清真羽士旧仙官,日奉琳宫紫翠间。

五洞烟霞龙窟宅,一壶天地道家山。

涤泉盘转冰涵沼,隐石屏开玉敞关。

可笑濯缨来览胜,输他高卧白云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满江红(其二)晦庵席上作

争献交酬,消受取、真山真水。

供不尽、杯螺浮碧,髻鬟拥翠。

莫便等闲嗟去国,固因特地经仙里。

奉周旋、惟有老先生,门堪倚。追往驾,烟霄里。

终旧学,今无计。叹白头犹记,壮年标致。

一乐堂深文益著,风雩亭在词难继。

问有谁、熟识晦庵心,南轩意。

形式: 词牌: 满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