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陵宜山堂诗

我闻宜山堂,结构平陵阳。

群公争赋诗,佳咏皆琅琅。

何处最宜山,奇峰出短墙。

石屋一片云,黛色映筼筜。

隔帘见幽壑,入户飞层冈。

枯藤与古木,掩映多奇光。

峰影落清泉,水面还苍苍。

何时最宜山,山静觉昼长。

朝霞与夕烟,树色分微茫。

春明山翠浓,夏雨山风凉。

明月出远岫,秋峰群相望。

何人最宜山,先生称古狂。

芒鞋筇竹杖,荷衣薜荔裳。

看山无朝暮,一卷或一觞。

手招西爽来,披襟从徜徉。

斯景与斯人,是名宜山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清代张英的《平陵宜山堂诗》描绘了宜山堂的优美环境和诗人对山居生活的深深喜爱。诗中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了宜山堂四周的自然景观:奇峰、石屋、云雾、幽壑、清泉、苍松古木、朝霞夕烟,以及四季变换中的山色之美。诗人穿着简朴,手持芒鞋竹杖,身披薜荔裳,悠然自得地欣赏着山景,无论早晚,都沉浸在书卷与酒杯之间,享受着这份宁静与自由。

“何处最宜山,先生称古狂”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宜山堂景色的赞美,也透露出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自我评价的幽默。最后,“斯景与斯人,是名宜山堂”,点题并总结了全诗,强调了宜山堂不仅景美,更寓含了主人超脱尘世的心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营造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山居画卷,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收录诗词(19)

张英(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康熙六年进士,由编修累官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历任《国史》、《一统志》、《渊鉴类函》、《平定朔漠方略》总裁官,充会试正考官。为官敬慎,卒谥文端。有《恒产琐言》、《笃素堂诗文集》等

  • 字:敦复
  • 号:乐圃
  • 籍贯:安徽桐城
  • 生卒年:1637—1708

相关古诗词

枯松行

慈仁古松树,苍老不记年。

高下近十株,为态各自妍。

中有双龙鳞,蟠曲香台前。

松顶近可摩,高枝才覆肩。

屈彼百尺势,空阶恣蜿蜒。

横侧益奇绝,影若蛟螭眠。

涛声走平地,双树撑如拳。

似此苍劲质,止宜空山巅。

藉以一片石,濯以清浅泉。

谡谡响绝壑,垂手招列仙。

何将故山态,老却车尘边。

横遭厮养辱,强索冠盖怜。

冠盖那复顾,日落生寒烟。

一夕风雨过,萎黄何忽焉。

众松失颜色,台殿增寂然。

惜彼凌霜姿,遽随群卉迁。

吾子勿复叹,物各全其天。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郊行

性拙寡所谐,蚤岁归田园。

篮舆游近郊,指顾农家村。

暧暧茅茨接,依依桑柘繁。

今年雨泽时,耕获及高原。

良苗怀好风,浅碧翻波痕。

叹彼耨者劳,汗滴秋禾根。

我独饱稻粱,毕世惭君恩。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赠何匡山次梅村先生韵

蚤年逸兴在沧浪,水国移家发半苍。

但有一经扬子宅,曾无千树木奴庄。

清琴浊酒莺花日,雨笠烟蓑蟹稻乡。

棠荫渐高身渐隐,已将心事托渔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送钱饮光归里门

湖海人归已廿年,卜居犹待卖文钱。

欲谐禽向三山约,须觅枞江二顷田。

花雨红时携锸往,荷香深处抱书眠。

剪镫频话家园好,未遂沧浪意惘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