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铜章美少年,小邑在南天。
版籍多迁客,封疆接洞田。
静江鸣野鼓,发缆带村烟。
却笑陶元亮,何须忆醉眠。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美少年铜章的形象,他居住在南天的小镇上。诗中通过“版籍多迁客,封疆接洞田”表达了边塞之地的荒凉和人迹罕至,同时也映射出主人公生活的孤独与静谧。“静江鸣野鼓,发缆带村烟”则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景象,其中“野鼓”可能是指自然界的声音,而“村烟”则是乡间炊烟,共同构建了一幅田园诗画般的和谐图景。
然而,在这平静的表象之下,诗人通过“却笑陶元亮,何须忆醉眠”表达了对传统隐逸文化的怀念。这里提到的“陶元亮”是指东晋时期的陶渊明,他以隐逸自适著称,而“醉眠”则可能是指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所写的那种超然物外、心境自在的生活状态。诗人似乎在通过这两位古代文人的形象,表达自己对一种自由自在、不为世俗牵绊的生活理想的向往。
总体来说,这首诗既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生动的自然描写,又蕴含着深刻的人文情怀和哲理思考,是一首集美景与情感于一体,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佳作。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早年出家为僧。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白云峰下城,日夕白云生。
人老江波钓,田侵海树耕。
吴山钟入越,莲叶吹摇旌。
诗异石门思,涛来向越迎。
剃发鬓无雪,去年三十三。
山过春草寺,磬度落花潭。
得句才邻约,论宗意在南。
峰灵疑懒下,苍翠太虚参。
濯志俱高洁,儒科慕冉颜。
家辞临水郡,雨到读书山。
栖鸟棕花上,声钟砾阁间。
寂寥窗户外,时见一舟还。
晓钟催早朝,自是赴嘉招。
舟泊湘江阔,田收楚泽遥。
雁惊起衰草,猿渴下寒条。
来使黔南日,时应问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