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太史庙(其二)

著书虽已先三史,论道如何后六经。

因雪李陵为国士,岂期武帝有宫刑。

丛生荆棘迷坟冢,旧画龙蛇照庙庭。

为览遗文来一奠,不知何在子长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对司马迁的深切缅怀与敬仰之情。首联“著书虽已先三史,论道如何后六经”中,“三史”指的是《史记》、《汉书》和《后汉书》,而“六经”则是儒家经典《诗》、《书》、《礼》、《易》、《乐》、《春秋》。诗人以司马迁的著作超越了“三史”,但在论道的深度上似乎未能达到“六经”的高度,巧妙地将司马迁的成就与儒家经典的权威进行对比,既肯定了司马迁在历史编纂上的卓越贡献,也暗示了他在哲学思想上的局限。

颔联“因雪李陵为国士,岂期武帝有宫刑”则通过典故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李陵是汉代名将,曾因战败投降匈奴而被指责,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其辩护,称其为“国士”。然而,这一行为却导致了司马迁自己遭受了“宫刑”的命运。诗人在这里借李陵的故事,暗喻了司马迁因坚持正义而遭受的不公待遇,同时也表达了对司马迁人格的崇高评价。

颈联“丛生荆棘迷坟冢,旧画龙蛇照庙庭”描绘了司马迁墓地周围环境的荒凉与冷清,以及庙内壁画的生动与庄严,通过对比,突出了司马迁虽已离世,但其精神与作品依然受到后人的尊敬与怀念。

尾联“为览遗文来一奠,不知何在子长灵”表达了诗人亲自前来祭奠司马迁的意愿,以及对司马迁灵魂所在之地的疑问,既是对司马迁的致敬,也是对其精神永恒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历史人物的深刻反思,也有对文化传承的深情呼唤。

收录诗词(3)

李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贾司仓祠

抱负如公屈不伸,古来无有达诗人。

声名岂似官资小,才调宁如掾俸贫。

东野旧称涛涌骨,退之曾说胆过身。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中山广轩

天边登览处,雕槛俯层岑。

山到三吴尽,江连百粤深。

柳烟含晚色,花雨伴春阴。

骚雅知多助,清虚在当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玉乳何年终始见,金沙畴昔谩曾闻。

形式: 押[文]韵

塞草远连吴会去,羁怀易逐峡江平。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