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溪山春晓图寄赠萧翀

土山戴石石角倾,偃树杂出如幢旌。

青天微茫晓色动,雨气合沓千峰晴。

野桥西边有村路,之子鸣鞘踏云去。

重岩花发似闻香,隔水莺啼不知处。

东南连年飞战尘,如此山水何清新。

石田到处长荆棘,岂有荷耒春耕人。

我昨西游登武姥,手抉云霞望仙府。

把酒忽逢东海生,醉卧溪南紫萝雨。

紫萝阴阴覆岩扉,十日寻幽行未归。

云峰流泉半空落,六月飞雪沾人衣。

拂衣归隐知何日,却对画图心若失。

不闻流水渡溪还,时见浮云向山出。

怀哉桃花修竹林,江海秋高烟雾深。

岂无耕钓在田野,谁识悠悠沮溺心。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题溪山春晓图寄赠萧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川晨景图。首句“土山戴石石角倾”形象地刻画了山石错落的地形,仿佛山头戴着石冠,暗示着山势的峻峭。次句“偃树杂出如幢旌”,以偃倒的树木比喻为飘扬的旗帜,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

“青天微茫晓色动,雨气合沓千峰晴”描绘了黎明时分,天空微明,雨后的空气清新,阳光穿透云层,照耀在千座峰峦之上,景色宁静而壮丽。接下来的诗句转向了田野和村落,“野桥西边有村路,之子鸣鞘踏云去”,描绘了农夫骑马过桥的场景,增添了田园生活的气息。

然而,诗人也表达了对战乱的忧虑,“东南连年飞战尘,如此山水何清新”,感叹山水虽美,但战争的阴影破坏了宁静。接着,诗人回忆自己游览武姥山的经历,醉卧溪边,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最后,诗人感慨“怀哉桃花修竹林,江海秋高烟雾深”,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归隐生活的渴望。整首诗通过描绘山水之美和战乱之痛,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

收录诗词(2515)

刘崧(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莫君写鹰图

莫君写鹰如写生,毛翮嘴爪皆天成。

轩然缣素出奇骨,眼光上掣层云惊。

狠如猛士赴敌场,烱如愁胡望八荒。

屹如虎将坐戎阃,歘如雷电驱干将。

皂雕最大木鹞小,老鹘两翅森开张。

角鹰戴角下廖廓,海风飒飒天飞霜。

当时见画画搏击,突过陡捩捎平冈。

山禽塌翼雉碎首,仁者见之心惨伤。

知君才名重江海,攻画苦心三十载。

楚公绝笔见孤骞,太华峰尖见精采。

只今阴山谁复过,鸣鹘猎骑方森罗。

江南万里芳草绿,奈尔鹰隼飞扬何。

形式: 古风

寄曾郁文短歌

澄江水,向东流,流向东昌江上头。

我有故人在江上,十年不见增烦忧。

白沙水声寒活活,黄岩云气凝清秋。

岂无沙棠枻吴女讴,可以载酒同遨游。

狂风吹山波浪恶,使我不得回轻舟。

翩翩云中双飞燕,衔书寄我频留恋。

书中展转道深情,但恨相思不相见。

春燕飞来秋复归,报书不遣壮心违。

碧兰紫蕙何由采,即恐萧条霜露稀。

形式: 古风

奉答彭进士晋怀祖诗

故人示我怀祖诗,文字郁郁含深悲。

昔贤遗恨骨已朽,前代风流谁见之。

云有张彭二老者,隐处乃在泸之湄。

当时忠义并感激,岂但词翰相追随。

苍茫甲子义熙后,寂寞朝士贞元时。

岂知清河已陈迹,彭氏孙子多文词。

明经继以甲乙荐,反顾已觉卑群儿。

春秋岩岩距邪诐,俎豆秩秩崇光仪。

伤哉时危事返驾,道在舒卷安其宜。

且辞青云卧碧草,更调白雪鸣朱丝。

壁藏似有鬼物护,先庐正在南山陲。

遗诗十首更馀一,事变恍惚传于斯。

风惊电灭八十载,君独感怆垂涕洟。

赓吟寄我歘满纸,浅才乏报空嗟咨。

吾宗珠林重三杰,作者已远伤颓隳。

故箧飘零澹庵帖,荒冢剥蚀平园碑。

承先未能欲谁过,有孙如子真吾师。

只今风尘哀仳离,泉麓来游嗟已迟。

萧郎东游定相见,为我道谢声吾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题王楚皋墨梅歌

江西写梅谁最豪,近年亦数王楚皋。

一枝半蕊忽落纸,已觉酒兴生风涛。

醉来据案急挥扫,欹树崩崖杂枯槁。

乃翁白发苦吟诗,自是长沙风格老。

君藏此图何清奇,昔所未逢今见之。

横梢欲挂明月佩,冷蕊尽亚青琼枝。

是时七月苦炎热,恍惚当窗濯飞雪。

长疑素质梦中见,便拟临风向之折。

吁嗟王郎今已无,江南万木愁凋枯。

忽呼斗酒酬清赏,莫负当年冰玉图。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