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

胙土分茅奠此冈,金根玉韬总辉光。

谁知三百馀年后,老树残蝉送夕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变迁与自然景象的融合,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淡淡的哀愁。

“胙土分茅奠此冈”,开篇以“胙土分茅”这一古代封赐土地的仪式,象征着权力的转移与地域的划分,奠定了一种庄重而深远的历史背景。“奠此冈”则具体化了这一仪式的地点,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中。

“金根玉韬总辉光”,接着诗人运用了“金根”和“玉韬”这两个富有象征意义的词汇,分别指代高贵与尊荣,以及智慧与策略。这两者“总辉光”共同展现出一种辉煌与荣耀,暗示了曾经的辉煌与权力。

然而,接下来的两句“谁知三百馀年后,老树残蝉送夕阳”,却以时间的流逝为线索,引出了一种沧桑与衰败之感。三百余年的时间跨度,让曾经的辉煌与权力成为了遥远的记忆。老树与残蝉,作为自然界中的古老与衰败的象征,与夕阳一同构成了画面的主体,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悲凉的氛围。夕阳的落日,不仅标志着一天的结束,也隐喻着历史的终结与未来的不确定。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手法,展现了历史的变迁与自然的永恒之间的对话,表达了对过往辉煌的怀念与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与权力都显得微不足道,唯有自然的规律与时间的流逝是永恒不变的。

收录诗词(2)

徐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奉陪蓬莱阁赏雪赋诗谨成二十四韵呈知府龙图侍郎

一气运转无时停,阴阳消长权相仍。

不有栗烈谨闭固,安得生育万化兴。

东南之土苦妍暖,大冬往往水不冰。

有时草木自发泄,百虫不蛰飞蚊蝇。

侍郎下车庶事饬,威行恩煦瞻风棱。

宿奸窜伏善民裕,众强不敢暴与陵。

刚柔设施既得理,律吕感召还相应。

先春未腊已见雪,平地一色迷沟塍。

寒华浩荡失舞鹤,逸势飘突回飞鹰。

不惟尽扫氛祲息,便使岁善仓箱登。

蓬莱高阁倚岩壑,下见群峦千万层。

其间赋象不可数,一一焜耀光彩凝。

会稽山水天下胜,于此更可穷誇矜。

无风四面捲帘幕,坐上众客罗簪朋。

分题行酒各壮浪,浩然万虑何泓澄。

抽毫沓简公已赋,欲敌妙句谁其能。

小生学力最卑弱,懦气郁郁唯填膺。

往时徽之访安道,剡溪扁舟夜独乘。

隐沦闲事至微小,史笔犹为千载称。

岂如公今为侍从,器业天子之股肱。

拥麾一方聊抚俗,瑞至应节如纠绳。

处之庙堂燮天下,和气自足康黎蒸。

良辰乐事固可纪,欲写但愧才弗胜。

他年收拾入房策,岂独佳话口所腾。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此君堂

使君新构此君堂,手植玲珑玉万行。

洗濯清风消暑昼,敲摩直节任寒霜。

萧森一径长年碧,洒落高轩四座凉。

金斝交飞宾就醉,夜深留待月华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幽谷吟上欧阳内翰

滁山插空望不足,行信马蹄入幽谷。

生平未惯尘外游,先酌寒溪洗尘目。

自疑身是武陵客,误逐桃花迷水曲。

欲穷本始问岁月,亭上雄文凿青玉。

意高语险测难到,拂散白云再三读。

乃知造作自混沌,山神固护宝藏椟。

路歧未许车马通,白日苍烟走麋鹿。

一从紫府仙人来,指出洞天三十六。

膏泽疏开不死泉,栋梁养成岁寒木。

灵苗异草无根株,摇荡清香过林麓。

峰峦围匝别是天,天在山中成大畜。

先生之心此其象,往行前言深蕴蓄。

议论吐为仁义辞,文章散作生灵福。

默笑真工功未醇,饾饤春风弄红绿。

聃云谷得一以盈,以一能应无穷声。

千古万古声不尽,先生得之为声名。

公之声名公之心,日益远大日益深。

愚儒耳目所不及,奋笔空成幽谷吟。

形式: 古风

辟雍砚上胡先生

娲皇锻鍊补天石,天完馀石人间掷。

掷向淮山山下溪,千古万古无人识。

昼出白云笼九州,夜吐长虹冲太极。

去年腊月溪水枯,色夺江头数峰碧。

野夫采得琢为砚,一画中规外方直。

方直端平象地形,形壅水流流若璧。

拟法辟雍天子学,不比泮宫一隅塞。

幸偶先生掌辟雍,持以献诚安敢惜。

欲伐东山五大夫,受爵非材鍊为墨。

欲乞湘妃血泪竿,刮削除斑供简策。

欲就退之借毛颖,同与先生记心画。

先生记之何所先,推赜圣贤诠六籍。

四时七政有未平,愿述阴阳修律历。

夷蛮戎狄有未宾,愿摅雄略操军檄。

辟雍之水流不穷,先生之材无不通。

愿携此砚飞九穹,圆润化笔扶天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