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童轩的《感寓(其四十五)》以物象生动地阐述了一个道理:积少成多的力量不容小觑。"积毁解消骨,积羽能折轮",形象地比喻了负面舆论或小恶不断积累,足以摧毁一个人的名誉和信任,甚至比物质力量更能造成破坏。诗人接着引用曾参的故事,他是孔子的弟子,以仁德著称,但即使是这样的人,也难以抵挡流言蜚语的三次攻击,连母亲都因谣言而怀疑他,足见流言之威力。
"流言三及之,投杼慈母嗔",进一步强调了流言的破坏性,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也可能受到动摇。最后两句"所以南阳老,长为梁甫呻",南阳老指的是诸葛亮,他曾隐居南阳,后辅佐刘备建立蜀汉。这里的"梁甫呻"源自《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形容诸葛亮在艰难时世中发出的忧患之声。诗人借此表达,像诸葛亮这样的智者,也会因为社会的恶意揣测而深感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寓言和典故,警示人们要警惕流言蜚语的破坏力,同时也表达了对公正和真实言论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