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子延奴初学语见书帙在案时辄作嚅嚅唲唲声若解诵然以其不由教而能尔故喜而赋诗且以示浩使知有所警云

小儿不识无与之,摊书学诵能嚅唲。

他日贤否未可必,眼前便作聪明期。

人家爱儿如爱宝,不愿儿多愿儿好。

无儿所忧在未得,生得痴儿被儿恼。

我年日壮始得男,至今空年十二三。

纸笔不好懒无匹,正类豚犬令人惭。

阿奴碌碌已如彼,满谓兴宗当在此。

君不闻杜陵达道笑渊明,有子贤愚何足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的忧虑与期待,充满了深沉的家庭情感。诗人通过描述孩子初学说话时模仿大人读书的样子,表现出对孩子未来的无限遐想与担忧。孩子是否能成为贤者,还是成为一个聪明的人,都让父母充满期待。诗中也反映了家长对孩子的深切关爱,希望孩子能够成为“宝”。

然而,诗中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与自责的情绪。诗人提到自己直到年纪渐长才有了儿子,如今儿子已经十二三岁,但他的兴趣和能力却并不突出,甚至有些懒散,这让他感到惭愧。诗人担心自己的儿子可能不会成为期望中的“兴宗”,即杰出的人物。

最后,诗人引用杜甫和陶渊明的例子,来表达对子女教育的看法。杜甫认为陶渊明虽然有贤愚之子,但这并不重要,因为真正的智慧在于如何教育和引导孩子。这反映了诗人对子女教育的深刻思考和对子女未来的殷切期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复杂心情,以及对教育问题的深入探讨。

收录诗词(471)

董纪(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字良史,后以字行,更字述夫。洪武(一三六八至一三九八)中任江西按察佥事。善草书。著西郊笑端集。《书史会要、大观录》

  • 号:一槎
  • 籍贯:上海

相关古诗词

游观音山简主僧大用并范彦华

两山出云气,众山自开晴。

游人看山来,浮舟绕山行。

舟行虽可意,未惬登览情。

舍舟入山去,山僧出相迎。

问予从何来,谓予欲何征。

殷勤待远客,茶香石泉清。

范卿文正孙,解后诘姓名。

自言在山住,欢爱如平生。

追陪极遐眺,高步凌云轻。

细路曲穿岭,旁出猿猱惊。

千里析秋毫,所向双眼明。

灵岩见孤塔,去鸟投天平。

风帆太湖口,烟火夫差城。

沧海东南流,青天西北倾。

后巘方献奇,前㟧巧已呈。

何当庐涧阿,听此潺湲声。

尘襟正披豁,落日催归程。

怅然别二子,私与烟霞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次韵俞仲基

孔圣在陈日,行橐枵然空。

由也虽愠色,君子当固穷。

灵公问不答,一去难牢笼。

春秋明王道,周南存国风。

笔削示来世,斯文代天工。

及门三千徒,尽若麻中蓬。

其功过尧舜,万古谁能同。

吾生恨独晚,束脩谅难从。

私淑诵其书,拳拳仰仪容。

形式: 古风

樗散轩为戴彦文

椅桐可琴瑟,楩楠可梁栋。

斧斤日相寻,出类先自送。

问之胡为尔,不幸材有用。

膏以明受煎,象以齿唤痛。

我生本樗散,何必人器重。

规矩既弗就,绳墨谅难中。

雨露极滋长,土力暗培壅。

拥肿与拳曲,此意殆天纵。

其下根株连,其上枝叶蓊。

风过鸣笙竽,月明舞虬凤。

商丘暨栎社,气势相伯仲。

棼槐作奴视,庄椿等儿弄。

并移八千春,同一南柯梦。

扫壁醉留题,掀髯对樗讽。

形式: 古风

与张梦辰陶九成姚比玉陆幼章分韵得山字

生平无他好,惟在山水间。

无钱买山居,年年来看山。

九峰多雅趣,一一堪跻攀。

良时遇良友,意适几忘还。

饮酒莫辞醉,赋诗奚暇删。

偷閒乃吾乐,待足何时閒。

寒暑有往来,甲子互循环。

世上达人辈,营营苦贪悭。

少壮忽以过,局促凋朱颜。

此语秘勿传,徒取昧者讪。

明年幸无事,再来扣禅关。

形式: 古风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