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叔宽赠李方叔

管鲍死已久,交情云雨翻。

平生我知子,窥见墙及肩。

老骥叹伏枥,壮士悲暮年。

百金空鬻技,未分齿发殚。

哀哉兔丝蔓,生理寄所缠。

君看秋风至,扫荡何时安。

谁令三径荒,投老食屡艰。

短绠谩自持,欲引百尺泉。

造物不我私,同彼草木繁。

不求桑榆暖,乃慕松桂寒。

学稼虽可贱,乐志良独难。

当观五鼎食,不异瓢与箪。

卜筑愿俱栖,勿学鸡相连。

作诗置坐右,勉视后者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过的作品《和叔宽赠李方叔》。诗中表达了对友情消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无奈与反思。

首句“管鲍死已久,交情云雨翻”借用典故,感叹昔日好友管仲与鲍叔牙的深厚友谊已成过往,比喻友情如风云变幻,难以长久。接着“平生我知子,窥见墙及肩”则表达诗人对朋友的了解与观察,如同窥视墙头,暗示了对朋友命运的担忧。

“老骥叹伏枥,壮士悲暮年”运用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老马与壮士,感叹岁月流逝,青春不再。“百金空鬻技,未分齿发殚”则表达了技艺与生命的无常,即使付出百金也难以维持长久。

“哀哉兔丝蔓,生理寄所缠”以兔丝蔓为喻,感叹生命依附于他物,难以自主。“君看秋风至,扫荡何时安”预示着人生的无常与不可预测,秋风扫落叶,一切终将归于平静或毁灭。

“谁令三径荒,投老食屡艰”表达了对晚年生活的忧虑,感叹生活艰难,即使在熟悉的环境中也难以安享晚年。“短绠谩自持,欲引百尺泉”以水井为喻,说明资源有限,难以满足需求。

“造物不我私,同彼草木繁”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无奈,与草木共存,但无法超越自然法则。“不求桑榆暖,乃慕松桂寒”则展现了诗人对不同生活方式的思考,不追求温暖的晚年,却向往清冷的高尚生活。

“学稼虽可贱,乐志良独难”表明了对劳动与精神追求的辩证看法,虽然劳动可能被视为低贱,但实现内心的快乐却不易。“当观五鼎食,不异瓢与箪”通过对比富贵与贫贱的生活方式,强调精神满足的重要性。

最后,“卜筑愿俱栖,勿学鸡相连”表达了希望与朋友共同生活,避免孤独。“作诗置坐右,勉视后者鞭”则是鼓励后人学习前人的智慧与情感,不断前进。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怀念,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自然和人性的洞察与感悟。

收录诗词(298)

苏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用伯充韵赠孙志举

朱颜染黄茅,自意岭表人。

长恬服世俗,敢愧歠菽贫。

送车反自厓,异獠纷来宾。

蛙蝝与蚔醢,敬我如族姻。

海风吹余舟,夜渡徐闻垠。

往来一沤间,劳生竟非真。

重寻江南游,再款空同闉。

山中有异士,束书来卜邻。

胸中出虹霓,雷袂勇且仁。

索居□枯槁,赖此意少春。

当年老于公,硬语本为民。

终身虽坎壈,谁得疏而亲。

臧孙固有后,仲子先离伦。

不忧廊庙迟,绿发未肯银。

季子又一奇,武库戈矛新。

片言折鹿角,不许枝词谆。

近闻获麟书,还许登成均。

归欤汶上兄,器新人惟陈。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湖口人李正臣蓄异石广袤尺馀而九峰玲珑老人名之曰壶中九华且以诗纪之命过继作

至人寓迹尘凡中,杖头挂壶来何从。

长房俗眼偶澄澈,一笑市井得此翁。

试窥壶中子无物,何处著此千柱宫。

毗耶华藏皆已有,不独海上栖瀛蓬。

我闻须弥纳芥子,况此空洞孰不容。

何人误持一嶂出,恍是九华巉绝峰。

令人却信刘郎语,当年霹雳化九龙。

谁将真形写此石,太华女几分清雄。

终当作亭号秋浦,刻公妙句传无穷。

形式: 古风

和大人游罗浮山

我公阴德谁与京,学道岂厌迟蜚鸣。

世间出世无两得,先使此路荒承明。

谪官罗浮定天意,不涉忧患那长生。

海涯莫惊万里远,山下幸足五亩耕。

人生露电非虚语,在椿固已悲老彭。

蓬莱方丈今咫尺,富贵敝屣孰重轻。

结茅愿为麋鹿友,无心坐伏豺虎狞。

况公方瞳已照座,奕奕神光在天庭。

出青入玄二气换,妙理默契黄庭经。

但愿他时仇池主,不愿更勒燕然铭。

稚川刀圭傥可得,簪组永谢汉公卿。

腹中梨枣晚自成,本无荆棘何所平。

形式: 古风

白水岩汤泉

世间诡异那可诘,地中火出连冈脉。

只知骊山天子浴,未信穷海汤泉出。

方池不须绿石甃,小沸自与澄沙白。

涓涓微溜架岩谷,郁郁佳气烝石室。

满山松柏香自送,何用椒兰熏四壁。

从来佳境与人远,野老山僧那解说。

虽云得地古招提,未遇赏音同汩没。

一篇今得谪仙诗,当与绣岭争雄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