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鹊诗并序

无侣复无巢,日夕旅即次。

一枝岂有择,双栖若无意。

尔鹊何为者,得非抱贞义?

方春二三月,群飞竞相媚。

乐生物之情,志勤物之事。

而鹊处其间,不闻亦不避。

莫或余敢侮,侮者自不至。

有时风动枝,略效雨缩翅。

晴干听天时,欢喜付人世。

此岂果鹊情,无由道鹊志。

荧荧檐际星,照影不到地。

明当复归来,独客户且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孤独的喜鹊在夜晚寻找栖息之所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喜鹊在无伴侣、无巢穴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寻找安身之处的坚韧与执着。诗中以“无侣复无巢”开篇,直接点明了喜鹊的孤独状态,随后通过“一枝岂有择,双栖若无意”表达了喜鹊在选择栖息之地时的无奈与随遇而安的心态。

接着,诗人借喜鹊之口,探讨了其行为背后的深层意义。“尔鹊何为者,得非抱贞义?”这一问句,既是对喜鹊行为的疑问,也是对自身乃至世间万物坚守本心、遵循自然规律的思考。诗中提到春日里群鸟竞相嬉戏的场景,与喜鹊的宁静形成对比,突出了喜鹊在喧嚣中的平静与坚守。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喜鹊面对自然环境变化时的态度:“有时风动枝,略效雨缩翅。晴干听天时,欢喜付人世。”这几句诗生动地展现了喜鹊在面对风雨时的适应与顺从,以及在晴朗天气中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诗人在最后以“此岂果鹊情,无由道鹊志”收尾,表达了对喜鹊内心世界的揣摩与敬意,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一只孤鹊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的坚韧与和谐,也蕴含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感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对自然与人性的深刻洞察和赞美。

收录诗词(100)

宋湘(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中叶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教育家,政声廉明的清官。他出身贫寒,受家庭影响勤奋读书,年轻时便在诗及楹联创作中展露头角,被称为“岭南第一才子”。《清史稿· 列传》中称“粤诗惟湘为巨”

  • 号:芷湾
  • 籍贯:广东嘉应州(今广东梅州市梅县区)
  • 生卒年:1757~1826

相关古诗词

读杜工部集四首(其一)

此老愁心极,千秋一擅场。

不成为稷契,终得掩曹扬。

流落才招取,遭逢事感伤。

安排诗作史,有意果苍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读杜工部集四首(其二)

献赋初心在,参谋百计违。

艰难留草履,涕泪说戎衣。

谏草无人见,朝班有梦归。

十年秦蜀路,又逐楚云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读杜工部集四首(其三)

满目虽多事,扁舟亦可怜。

逢人皆乞食,访道不成仙。

兀傲开元老,峥嵘大历年。

落花漫新句,风雨暮江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读杜工部集四首(其四)

自许诗堪老,原知死更传。

山川书剑过,歌哭日星悬。

发岂风尘白,心犹道路怜。

千秋江汉月,寂寞亦娟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