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谈时事再叠逸叟韵

偶谈时事易惊魂,静掩松关坐夕曛。

无酒可浇愁万叠,有才难拄鼎三分。

楚歌已迫忧残局,槐梦犹恬怅暮云。

雠党不防成国患,座铭谁解奉陈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此诗《偶谈时事再叠逸叟韵》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郑国藩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谈论时事后的内心世界,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感慨。

首联“偶谈时事易惊魂,静掩松关坐夕曛”,开篇即点明诗人偶谈时事,内心便感到不安,选择在松林环绕的静谧之地,面对夕阳余晖,寻求心灵的宁静。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松关”象征着诗人内心的避世与超脱,而“夕曛”则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

颔联“无酒可浇愁万叠,有才难拄鼎三分”,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感叹自己虽有才华,却无法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如同手中无酒,无法化解心头的重重愁绪。这里的“鼎三分”可能暗喻社会的分裂或政治局势的动荡,表达了诗人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颈联“楚歌已迫忧残局,槐梦犹恬怅暮云”,诗人以楚歌的典故,比喻当前社会的困境和危机,仿佛是历史的回响,让人忧心忡忡。同时,通过“槐梦”这一意象,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失落。

尾联“雠党不防成国患,座铭谁解奉陈群”,诗人忧虑的是内部的矛盾和纷争可能成为国家的祸患,而“座铭”和“奉陈群”则暗示了寻求智慧和解决方案的渴望,但又担心无人能够理解并付诸实践。这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和对贤能之士的呼唤。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丰富,通过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138)

郑国藩(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八五七—一九三七),清光绪年间拔贡。曾执教于汕头岭东同文学堂、潮州金山书院,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出任广东省立金山中学代理校长。有《似园文存》三册。诗,以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其学生杨世泽、蔡丹铭所辑《似园文存》中《似园老人佚存诗稿汇钞》为底本

  • 字:晓屏
  • 号:似园老人
  • 籍贯:潮州

相关古诗词

临终颂

五十年住人世,灵台不染纤瑕。

壬午三更子时,天开万里无霞。

形式: 六言诗 押[麻]韵

已束归鞍逐去鸿。

形式: 押[东]韵

方潭展墓示子侄

旧庵在山顶,去此五里馀。

创谋自吾祖,迁就今所居。

往时僧不多,苟且完室庐。

至于五十载,风雨荒榛芜。

先人乐溪山,每到尝踌躇。

深怜栋宇弊,缔构新是图。

凿岩辟幽径,开门揖清虚。

高堂闳且深,三山列庭隅。

或禅或教律,济济跄衣裾。

先茔旧所卜,乃在西南隅。

松筠老且茂,云气时卷舒。

政和甲午岁,予解寿春符。

宽恩得真祠,展省来郊墟。

清酹奠墓隧,诰轴焚金朱。

报效未云讫,涕泗徒涟如。

朅来就堂宇,会饮族属俱。

夜深灯火明,山静竹柏疏。

翻思昔日营,似为今所须。

先人笃好善,雅志在诗书。

于公有阴德,高大其门闾。

虞诩名升卿,其后果不诬。

嗟余忝厥修,覆败良可虞。

作诗以自警,其无迷厥初。

形式: 古风

岁寒亭

兹亭予所作,再到异畴昔。

江梅老半枯,桧柏春逾碧。

易名为岁寒,表此苍翠色。

森然一径幽,步屧时取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