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姑苏台》由宋代诗人释元肇所作,通过描绘姑苏台周围的自然景色和历史氛围,表达了对古今兴废之事的感慨与深思。
首联“古今兴废事,天地不能齐”,开篇即以宏大的视角,将人世间的兴衰更迭与浩瀚的天地对比,暗示了历史的无常与宇宙的永恒,引发读者对时间流逝与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颔联“水阔连湖外,山多在郭西”,转而描绘姑苏台周边的自然风光。宽阔的水面连接着远方的湖泊,群山环绕在城郭之西,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展现在眼前,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隐喻了姑苏台作为历史遗迹的地理位置独特。
颈联“登临烟雨后,怅望夕阳低”,进一步深化情感。诗人登高远眺,烟雨朦胧中,夕阳缓缓下落,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怀旧之情。这里的“烟雨”不仅指自然景象,也象征着历史的迷雾与人生的迷茫,而“夕阳低”则暗含着时光流逝、岁月不待人的感慨。
尾联“若问乌栖曲,城头夜夜啼”,以“乌栖曲”这一传统音乐题材为引子,借乌鸦在夜晚的哀鸣,表达了对历史往事的怀念与哀悼。乌鸦的啼叫在夜色中回荡,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唤起人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逝去事物的惋惜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情感的深切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历史、自然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过往美好事物的怀念与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