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西南万壑注,勍敌两崖开。
地与山根裂,江从月窟来。
削成当白帝,空曲隐阳台。
疏凿功虽美,陶钧力大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古迹的怀念和历史的沉思。开篇“西南万壑注,勍敌两崖开”写出了江河奔流、峭壁对峙的宏伟场景,展示了大自然的力量与美丽。
接着,“地与山根裂,江从月窟来”则进一步描绘了地理结构的变迁和江水的奇特源头,增添了一份神秘气息。诗人通过这种写法,不仅展现了景物,更引出了时间的深度和历史的厚重。
“削成当白帝,空曲隐阳台”中的“削成”,形象地表达了自然力与人类工匠技艺相结合的壮观画面。这里的“白帝”、“阳台”,既可以指具体的地理实体,也能引发读者对古代神话传说的遐想,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底蕴。
最后,“疏凿功虽美,陶钧力大哉”则是对上述景观和人工雕琢技艺的赞叹。通过“陶钧”的点题,暗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力量,以及他们在自然面前的敬畏之心。
整首诗语言雄浑,想象丰富,以诗人的独特视角,将自然景观、历史变迁和人文精神巧妙融合,展现了一幅中国古典山水画的壮美图景。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三峡传何处,双崖壮此门。
入天犹石色,穿水忽云根。
猱攫须髯古,蛟龙窟宅尊。
羲和冬驭近,愁畏日车翻。
巫峡盘涡晓,黔阳贡物秋。
丹砂同陨石,翠羽共沈舟。
羁使空斜影,龙居閟积流。
篙工幸不溺,俄顷逐轻鸥。
竹宫时望拜,桂馆或求仙。
姹女临波日,神光照夜年。
徒闻斩蛟剑,无复爨犀船。
使者随秋色,迢迢独上天。
才名旧楚将,妙略拥兵机。
玉垒虽传檄,松州会解围。
和亲知拙计,公主漫无归。
青海今谁得,西戎实饱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