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兀坐书林闭董帷,时寻佳句写乌丝。
儿时论语今忘却,且让安昌作帝师。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者在书林中兀自静坐,沉浸在阅读与思考之中,不时寻找佳句并书写于乌丝之上的情景。诗人通过“闭董帷”这一细节,形象地展现了专心致志的读书氛围。接着,诗人以“儿时论语今忘却”一句,巧妙地表达了知识的不断积累与更新,以及对新知的追求超越了旧学的束缚。最后,“且让安昌作帝师”一句,既是对自身学术地位的谦逊表述,也暗含了对未来的期许与自信,暗示着这位学者不仅满足于个人的学术探索,更希望自己的知识能够对社会有所贡献,如同帝王之师一般,引领时代前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学者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对知识的热爱、对学术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体现了宋代学者兼备学问与担当的精神风貌。
不详
元代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梅天风雨一江寒,湿却滩头旧钓竿。
自著渔蓑沽酒去,路逢贾客问长安。
待诏明廷百有馀,一人释褐向江都。
诸生对策无奇语,田窦何曾不喜儒。
书生骨相太邅迍,地位还须有福人。
老我终身友麋鹿,看君他日上麒麟。
穷秋破屋檐头雨,残腊征夫陌上霜。
公子閒居无一事,可能忧乐两相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