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龙山何郁盘,蕴秀在深谷。
石门阖何年,千古秘仙躅。
兴到来寻幽,登临仗筇竹。
徘徊绝蹬闲,竦然骇心目。
伊阙隐苔青,龙门挂藤绿。
旁侧涧环流,几尺泻飞瀑。
更听涛声来,参天荫乔木。
憩息淡忘归,悠悠寡所欲。
这首诗描绘了石门山的壮丽景色与诗人探访时的内心感受。开篇“龙山何郁盘,蕴秀在深谷”,以龙山起笔,隐喻其雄伟与藏匿的自然之美。接着“石门阖何年,千古秘仙躅”则将读者带入一个古老神秘的世界,仿佛石门自远古以来就静静地守护着这片仙境。
“兴到来寻幽,登临仗筇竹”展现了诗人的兴致与探险精神,他手持竹杖,踏上探索未知的旅程。“徘徊绝蹬闲,竦然骇心目”描绘了在险峻山路间漫步的情景,既有悠闲自在,也有对自然奇观的敬畏之情。
“伊阙隐苔青,龙门挂藤绿”通过对比伊阙与龙门的苔藓与藤蔓,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生机与色彩。“旁侧涧环流,几尺泻飞瀑”则将视线转向山涧与瀑布,展现了水的动态美与力量感。
“更听涛声来,参天荫乔木”中,“涛声”并非海浪之音,而是指山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与“参天荫乔木”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憩息淡忘归,悠悠寡所欲”则表达了诗人沉浸于自然美景中的忘我状态,以及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描绘了一次深入自然、探寻幽静之地的心灵之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不详
苍枝交荫苔藓痕,此床可卧无寒温。
石寿如松松似石,梦中白日登天门。
却被清风吹梦醒,仰睹虬龙俯而听。
汹涌松涛万壑迥,萧然天籁非钟磬。
我闻当年范少伯,兴越废吴建奇策。
功成不屑像范金,抽身竟作烟波客。
至今踪迹尚流传,十里蠡湖连笠泽。
我来湖上一徘徊,无限悲怀触绪来。
古来多少功名士,烹狗藏弓良可哀。
蠡也超然见几作,轻舟荡漾胸襟开。
越王旧殿今何在,带水盈盈名不改。
何缘但说陶朱公,不将此意传千载。
何人夜吹笛,香雪落纷纷。
流水失残梦,空山欲断云。
横斜愁对影,迟暮却怜君。
翠羽啁啾处,疑来月下闻。
曲水微波动,环桥到影浮。
美人惜遥夜,明月正当头。
雨过城根暗,凉生树杪秋。
葛衣禁露冷,吟啸任迟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