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清代诗人韦佩金所作,名为《同汪容甫访朱山人二亭对酒述怀》。诗中以汪容甫和朱山人两位隐士的聚会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艺术的深刻见解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甫也才地最孤洁,江水见底秋月高”描绘了诗人自谦其才华独特,如同清澈的江水和高悬的秋月一般纯净高洁。接下来,“清言之祖建安骨,挥斥三唐呵六朝”则赞扬了建安文学的风骨,并对唐代及以前的文学进行了肯定与批评,显示了诗人对文学历史的深刻理解。
“元瑜善病陈思贬,过此略推刘孝标”通过引用典故,进一步阐述了对文学家及其作品的评价,同时也表达了对某些文学传统和人物的批判态度。“常谓周衰文统绝,骚史以外粕与糟”则表达了对周代以后文学衰落的感慨,认为除了屈原的《离骚》等经典外,其他作品多为糟粕。
“出君便腹为大冶,石才栋书投煎熬”运用比喻,将才华比作可以熔炼的金属,强调了文学创作需要经过艰苦的磨砺和提炼。接下来的“镕之百过烟火尽,一滴著地皆成膏”更是形象地描述了文学作品的精炼过程,强调了其价值如同油脂般珍贵。
最后,“不比酸冷争派别,教人寻味持空螯”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作品不应过于拘泥于形式或派别的观点,而应注重内涵和深度,让人在品味中获得启发。通过与友人的相聚饮酒,诗人抒发了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惜之情。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独特见解,也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友情的珍视,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