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山吊古

行朝谁更一登坛,借手无人为复韩。

全浙及时堪决战,南溟何地再偏安。

死生已判纲常在,慷慨徒多事势难。

千古英雄追恨处,临厓空带怒涛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厓山吊古》由明代诗人李翔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追忆,表达了对英雄气概与历史命运的深刻感慨。

首联“行朝谁更一登坛,借手无人为复韩。”以设问的方式,感叹在历史的长河中,又有谁能再次登上权力的巅峰,借助外力恢复韩朝的荣光呢?这里暗含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与对现实无力改变的无奈。

颔联“全浙及时堪决战,南溟何地再偏安。”描述了当时局势的紧迫与复杂,全浙之地正需决战以保江山社稷,而南洋大海,何处能成为偏安一隅的避风港?这句既是对现实困境的写照,也隐含了对国家未来出路的深深忧虑。

颈联“死生已判纲常在,慷慨徒多事势难。”表达了对生死抉择的思考,即使面对生死的决断,道德与礼法(纲常)依然存在,但面对复杂的形势,慷慨激昂的行动往往难以改变大局。这句体现了诗人对人性与命运之间矛盾的深刻洞察。

尾联“千古英雄追恨处,临厓空带怒涛看。”将思绪拉回历史,指出无数英雄在厓山这一地点留下了遗憾与悲愤,如今站在同样的地方,只能看着汹涌的怒涛,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无尽哀伤与不甘。这句不仅是对历史英雄的致敬,也是对后人的一种警示,提醒人们珍惜和平,铭记历史教训。

整体而言,《厓山吊古》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邃的历史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英雄主义的崇敬、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个人命运与历史进程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6)

李翔(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杨太后陵

天南南尽欲何之,有此天昏地暗时。

精卫力微徒切念,杜鹃声苦剩馀悲。

腥氛叵测瀰寰宇,块肉堪怜送海涯。

行访适逢山雨过,泪珠犹缀野花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滨江即事

种竹为居近水傍,家家初插水田秧。

应时雨好园林润,透幕风轻枕簟凉。

隔墅摘归梅正熟,傍篱栽处豆初长。

閒情不共人间世,牧唱渔歌管夕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客衢夜坐二仆窃叹云寂寥如此极似寺中和上余闻之发一笑因以自嘲

官人时样不相称,僮仆偏怜有发僧。

浮世生涯风外絮,异乡心事夜阑灯。

閒拈秃笔连笺写,净拂疏棂对雨凭。

何处天南归去路,云山犹自隔层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玉壶樵适自咏

率性樵夫似逼真,玉壶山远净无尘。

松枝攀折忧妨鹤,桃片惊飞怕惹人。

遇药身轻成往事,观棋柯烂却何因。

非仙非释非时样,落魄云边一葛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