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排闷(其八)》由清代诗人李希圣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邃的历史思考,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与对时局的忧虑。
首联“徘徊云路暂相望,山水兼思擅老庄”,诗人以“徘徊”二字开篇,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彷徨与不安,仿佛在云端漫步,难以找到归宿。接着,“山水兼思擅老庄”一句,将自然界的山水与道家哲学思想联系起来,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与哲学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老庄之道的向往与追求。
颔联“南渡朝廷皆草创,朔方节度太披猖”,直接点明了时代背景,描述了国家在南渡后初建时期的动荡与艰难,同时也暗指北方边疆的不靖,局势动荡,军政官员的权力过于膨胀,给国家带来隐患。
颈联“屠龙试手原无策,吠犬抡才别有方”,运用比喻手法,将治理国家的艰难比作“屠龙”,表示尽管尝试各种方法,但最终却无计可施;而“吠犬抡才”则讽刺了那些善于迎合权贵的小人,他们虽然没有真正的才能,却能凭借巧言令色获得高位,形成了一种扭曲的人才选拔机制。
尾联“我比吕温差得计,已抛心力到文章”,诗人自比唐代诗人吕温,表达了自己在面对国家困境和个人理想之间的矛盾时,虽有抱负却难以实现的无奈。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思考寄托于文章创作之中的决心,希望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见解与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也展现了其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怀,以及在困境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坚韧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