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戴元的《三洲岩》诗,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画面,充满了超脱尘世的意境。
首联“几泛仙舟访洞关,弱流原不隔尘寰”,开篇即以“仙舟”、“洞关”等词勾勒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仿佛诗人已乘舟穿越了寻常世界,来到了一个与尘世相隔的神秘之地。这里的“弱流”并非指实际的河流,而是象征性的表达,暗示着这是一条通往仙境的隐秘通道,虽看似遥远,实则触手可及。
颔联“书台露冷人何在,丹灶烟消鹤自还”,进一步渲染了这一仙境的静谧与空灵。书台上或许曾有人研墨读书,但此刻却只有清冷的露水,没有了人的踪迹。丹炉中的仙丹炼制完毕,烟雾散去,只有鹤鸟自在地归来。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仙境的寂寥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同时也暗含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下宁静生活的向往。
颈联“洞口碧桃春烂熳,崖边瑶草日斑斓”,将视角转向了具体的景物描写。洞口处,碧桃盛开,春色烂漫;崖边,瑶草生长,色彩斑斓。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也寓意着仙境中生命的永恒与美丽,与人间的短暂与易逝形成鲜明对比。
尾联“我来检点浮生事,顿觉壶天日月閒”,是诗人自我反思的时刻。面对如此仙境,诗人不禁回顾自己的人生,感叹于世事的浮华与短暂。他意识到,在这壶天(即小天地,比喻个人的小世界)之中,时间仿佛变得悠长而宁静,心灵得到了片刻的解脱与自由。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既超脱又充满生机的仙境世界,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