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欲编后山年谱,久而未就,敷庵书来见促,赋此答之

功名须老大,四十未为晚。

后山有是言,所志故甚远。

何期冻死日,五十且不满。

寒华萎高枝,良材老沟断。

耻同世俯仰,一任岁修短。

嗟哉生平诗,讵视位业损。

我又念后山,不幸以诗显。

系年为作谱,发幽惧多舛。

经春久未就,子谓我可缓。

第思同时贤,所与共往返。

柯山淮海俦,别集待搜散。

乃能从事兹,否或失太简。

行畸适病俗,尘绝叹不反。

无已天下士,竟未挂世眼。

吾意岂为诗,高才耻恒鲜。

形式: 古风

翻译

追求功名要到老年,四十岁不算晚。
后山有这样的说法,他的志向本就很远。
没想到冻死之日,还未满五十。
寒冷的花朵凋零在高枝,优秀的人才困厄于低谷。
羞于随波逐流,任由岁月长短。
感叹一生的诗歌创作,不会因地位高低而减损价值。
我想到后山,他不幸因诗而闻名。
我为他编年谱,揭示深藏的幽情,却担心会有偏差。
春天过去很久还未完成,你说我可以慢慢来。
只应思考与同时代贤者交流,共同进步。
像柯山、淮海那样的人,他们的文集等待整理。
我才能致力于此,否则可能过于简单。
行为特立独行,避开了世俗的疾病,只能独自叹息。
天下的才子,却没有被世人所关注。
我的志向并非仅为诗歌,才华出众的人不屑于常人。

注释

功名:指名声和地位。
老大:老年。
后山:指某位诗人。
所志:志向。
冻死:比喻困厄至极。
寒华:寒冷季节的花朵。
良材:优秀的人才。
世俯仰:随波逐流。
修短:长短,指寿命。
经春:经过整个春天。
子:你,这里指对方。
柯山淮海:泛指杰出人物。
失太简:过于简单,失去深度。
病俗:世俗的疾病,指不良风气。
挂世眼:被世人关注。
高才:才华出众的人。
耻恒鲜:以常人自居为耻,才华出众的人很少这样做。

鉴赏

这首诗是中国清末近现代初期诗人黄节的作品。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抱负与现实之间矛盾的心声体诗。诗中先提出“功名须老大,四十未为晚”,表示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和时间观念,即认为事业成功需要时间积累,不急于一时。但紧接着,“后山有是言,所志故甚远”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自己的理想抱负持有坚定而远大的追求。然而,“何期冻死日,五十且不满”,则表现了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感慨和无奈,感到自己的人生如同被冰雪封冻,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寒华萎高枝,良材老沟断”用自然景象比喻自己的处境,表达了对自身才华未能得到充分展现的悲哀。接下来的“耻同世俯仰,一任岁修短”,则是诗人对于自己与同时代人的比较和自我期许的反思,感到自己的生命如同岁月流逝,不复返。

在“嗟哉生平诗,讵视位业损”一句中,诗人深感个人的文学成就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可与重视,内心充满了无奈和失望。紧接着,“我又念后山,不幸以诗显”,则是对自己命运的哀叹,以及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不幸遭遇。

“系年为作谱,发幽惧多舛”表明诗人对于编撰后山(可能指的是某位先贤或历史人物)年谱的愿望和心路历程,同时也流露出内心深处的忧虑和困惑。然而,“经春久未就,子谓我可缓”,则是对外界期望与自己实际进度之间差距的一种调侃。

“第思同时贤,所与共往返”表达了诗人对于同时代才俊的怀念和回忆,以及对于共同经历的人事变迁的感慨。接着,“柯山淮海俦,别集待搜散”,则是对诗人的作品整理和传承的一种展望。

最后几句“乃能从事兹,否或失太简。行畸适病俗,尘绝叹不反”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的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的执着,以及在世道变迁中对个人志业的坚守和无奈。而“无已天下士,竟未挂世眼”则是对当代文人、学者们及其成就的概括性评价,认为他们的才华和贡献并未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的自我反省与时代感慨,他既有对个人抱负的坚持,也有对于现实环境的无奈。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黄节先生对于文学创作、学术研究以及个人的生命价值实现都有着深刻的思考和不懈追求。

收录诗词(542)

黄节(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新夏纳凉

薰风初转夏,绿树老春莺。

暗溜穿花入,轻云隔竹生。

倚凉攲画扇,拭泪听秦筝。

素袜香尘暗,槐阴树底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瑶琴怨

凉蟾吹浪罗衫湿,贪看无眠久延立。

欲将高调寄瑶琴,一声弦断霜风急。

凤胶难煮令人伤,茫然背向西窗泣。

寒机欲把相思织,织又不成心愈戚。

掩泪含羞下阶看,仰见牛女隔河汉。

天河虽隔牛女情,一年一度能相见。

独此弦断无续期,梧桐叶上不胜悲。

抱琴晓对菱花镜,重恨风从手上吹。

形式: 古风

题画.子猷

日暮天寒白雪频,扁舟夜半未归人。

想因不尽山阴兴,留向丹青入梦清。

形式: 七言绝句

题画.苏子

天白山高月满川,芦花风漾木兰船。

倚舷一曲呜呜调,惊起潜蛟夜不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