詶乐天闻新蝉见赠

碧树鸣蝉后,烟云改容光。

瑟然引秋气,芳草日夜黄。

夹道喧古槐,临池思垂杨。

离人下忆泪,志士激刚肠。

昔闻阻山川,今听同匡床。

人情便所遇,音韵岂殊常。

因之比笙竽,送我游醉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绿树间蝉鸣声起,烟云变换着光影。
瑟瑟秋风吹过,花草日暮渐黄。
古槐夹道,路边池塘旁杨柳依依。
离别之人泪流满面,志士心中激荡刚强。
昔日山河阻隔,如今共卧一床。
人情随境遇而变,音乐旋律并无不同。
以此比拟笙瑟乐曲,伴我游历醉人的梦境。

注释

碧树:绿色的树木。
鸣蝉:叫唤的蝉。
烟云:云雾。
改容光:改变光线。
瑟然:寒意。
秋气:秋风。
芳草:香草。
黄:变黄。
夹道:道路两旁。
喧:喧闹。
古槐:古老的槐树。
垂杨:低垂的柳树。
离人:离别的亲人。
忆:回忆。
志士:有志之人。
激:激发。
昔闻:过去听说。
阻山川:被山川阻隔。
今听:现在听到。
同匡床:共眠一床。
人情:人的情感。
殊常:与众不同。
比:相比。
笙竽:笙和竽两种乐器。
游醉乡:游历如梦如幻的世界。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名为《赠别二首·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秋天的氛围和作者对朋友离别的情感。

"碧树鸣蝉后,烟云改容光。" 这两句描绘了秋季蝉鸣声后的景象,绿色的树木间传来了蝉的声音,而远处的烟云也随之改变了颜色和光泽,营造出一种淡远而又略带哀愁的情境。

"瑟然引秋气,芳草日夜黄。" 这两句则表达了秋天清凉的气息,以及花草在不断变黄的景象。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悲秋之情。

"夹道喧古槐,临池思垂杨。" 这两句中,"夹道喧古槐"形容了道路旁古老的槐树间传来的喧哗声响,而"临池思垂杨"则是诗人站在水边,思念那些如垂杨般依依绵绵的情谊。

"离人下忆泪,志士激刚肠。" 这两句表达了离别之痛和对朋友坚定的情感。诗人在离别之后,不禁落泪,而内心的刚强正直如同激荡的肠胃一般。

"昔闻阻山川,今听同匡床。" 这两句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声音体验,表达了时间流逝和环境变化带来的感慨。昔日的山水之声与今日的卧室之音形成鲜明对比。

"人情便所遇,音韵岂殊常。因之比笙竽,送我游醉乡。" 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提到人间的情感和声音的相似性,借此表达了对朋友深厚情谊的珍视,并希望在音乐的陪伴下,将自己送往一个醉人的精神世界。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幽远,充分体现了刘禹锡细腻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810)

刘禹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字:梦得
  • 籍贯: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
  • 生卒年:772-842

相关古诗词

詶留守牛相公宫城早秋寓言见寄

晓月映宫树,秋光起天津。

凉风稍动叶,宿露未生尘。

星气尚芳丽,旷望感心神。

挥毫成逸韵,开閤迟来宾。

摆去将相印,渐为逍遥身。

如招后房宴,却要白头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詶湖州崔郎中见寄

风筝吟秋空,不肖指爪声。

高人灵府间,律吕伴咸英。

昔年与兄游,文似马长卿。

今来寄新诗,乃类陶渊明。

磨砻老益智,吟咏闲弥精。

岂非山水乡,荡漾神机清。

渚烟蕙兰动,溪雨虹蜺生。

冯君虚上舍,待余乘兴行。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谪居悼往二首(其一)

邑邑何邑邑,长沙地卑湿。

楼上见春多,花前恨风急。

猿愁肠断叫,鹤病翘趾立。

牛衣独自眠,谁哀仲卿泣。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谪居悼往二首(其二)

郁郁何郁郁,长安远如日。

终日念乡关,燕来鸿复还。

潘岳岁寒思,屈平憔悴颜。

殷勤望归路,无雨即登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