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东西耕钓窟,左右利名津。
倚遍阑干曲,知几有几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田园图景。开篇“东西耕钓窟,左右利名津”两句,勾勒出一片被河流环绕的土地和人们在此进行农业活动的情形。“东西”指的是东西方向,“耕钓窟”则是古代农作中的一个重要过程,意指开垦田地以备耕种;“左右利名津”则形容两岸有便捷的小溪或河流,可以方便灌溉农田。这些细节展现了诗人对农业劳动的观察和赞美。
接下来的“倚遍阑干曲,知几有几人。”两句,则描写诗人漫步在弯曲的小路上,对沿途景物进行细腻的观察。这里,“倚遍”意味着诗人不仅是简单的经过,而是在这些地方驻足留连,仔细欣赏;“阑干曲”则是那些围墙和栏杆旁边蜿蜒的小道,它们引领着行者穿梭于自然与人文景观之间。“知几有几人”表达了诗人对周遭环境的感受和思考,似乎在询问或探寻这些美丽场所背后的人文故事和情感纽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生动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一种宁静祥和的田园生活,以及诗人对此种生活的向往与赞叹。
不详
不慕荣利,萧闲自放,名其所居曰“顺适堂”,与徐玑、林洪相唱和。其诗闲雅清矫,与魏野、林逋风格相近,如《古意》、《竹风水月》等多为淡泊清雅之作。著《顺适堂吟稿》五卷
出仕因诗忤长官,布衣时节更孤寒。
长安得意春风里,百岁都来一日欢。
笑指南山跃马归,明知举似弃才诗。
亭前千古标芳姓,未可穷通论一时。
君颜犹少年,我发不胜帻。
百岁垒一丘,主翁惊是客。
梅花山底伴云閒,谩逐閒云出故山。
君慰我思君莫去,一诗先遣白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