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何瑭所作的《次韵挽陈虚庵二首(其二)》中的第二首。诗中,诗人赞扬了毗陵守(可能是指地方官员陈虚庵)的贤能。他以“无如公最贤”表达对陈虚庵的高度评价,认为他在治理地方时,如同春风化雨,使得百姓安宁,如同风过草地,自然顺服。他的内心宁静,如同皓月当空,展现出高尚的品德。
诗人进一步指出,陈虚庵深受士人的敬仰,被誉为真正的君子,民众也因他的政绩而歌唱丰收之年。这样的和谐景象,诗人认为在历史记载中可能会被忽视,因为这样的和平盛世和官员德行,往往难以通过史书详尽地流传下来。
整首诗通过对陈虚庵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其人品和政绩的敬佩,以及对历史记录可能无法充分反映这种美德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