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者

有人口诵浮云曲,手把潇湘一竿竹。

荻花洲上作茅庵,坐看江头浪如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屋]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垂钓者的形象,通过生动的细节展现了他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有人口诵浮云曲”,开篇以“浮云曲”点明了垂钓者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仿佛他能从云卷云舒中汲取灵感,或是寄托着对自由与淡泊的向往。“手把潇湘一竿竹”,进一步刻画出垂钓者的具体动作,手中的竹竿不仅代表了他所从事的活动,也象征着他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以及对传统技艺的传承。

“荻花洲上作茅庵”,描绘了一个简朴而宁静的居住环境,暗示垂钓者选择远离尘嚣,寻求心灵的栖息地。在荻花洲上搭建的茅庵,既是他的住所,也是他与自然对话的空间,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坐看江头浪如屋”,最后这句诗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江面波涛汹涌的景象,与垂钓者平静的心态形成鲜明对比。尽管外界风浪再大,他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这句话也暗示了垂钓者对于生活的态度——无论外界如何变化,都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垂钓者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在喧嚣世界中寻找内心宁静的心路历程。

收录诗词(738)

徐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字:仲车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
  • 生卒年:1028—1103

相关古诗词

渔翁

白发老翁心似铁,网尽溪鱼犹未歇。

船中浑是卖鱼钱,买酒烹鱼醉明月。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月]韵

濉阳

尝闻唐李氏,世号为贤妻。

以力营七丧,或谓难庶几。

孰知蔡家妇,其事乃同之。

岂特在中馈,无往而无仪。

孝于其所尊,慈于其所卑。

即知义所在,能终义所为。

我生至此极,我嫁逢百罹。

其属死略尽,其骨俱无归。

身为未亡人,心乃真男儿。

以己任其责,无忘须臾时。

但恐事不济,安知恤寒饥。

乃捐奉生具,而为送亡资。

面不御膏沐,首不加冠笄。

金珠鬻于市,文绣容何施。

更无囊中装,唯有身上衣。

殆将截其发,幸苟完其肌。

所得盖良苦,所积从细微。

如此十年久,犹以为支离。

日下卜诸良,宅兆相厥宜。

一举十八丧,一旦得所依。

手自植松楸,身亦沾涂泥。

何暇裹两足,但知勤四肢。

居者叹于室,行者泣于歧。

鸟亦助叫号,人思操蔂梩。

冥冥长夜魂,所获喜可知。

郁郁佳城中,不为中道尸。

卒办其家事,少慰而心悲。

义深海可涸,行坚山可摧。

孤诚贯白日,幽光淩虹霓。

吾闻古烈女,荦荦非无奇。

一死盖易处,一节亦易持。

至如张氏者,使人尤歔欷。

谁为孝妇传,谁为黄绢碑。

亦有淮上翁,为述濉阳诗。

移书太史氏,无令兹逸遗。

形式: 古风

临卧

临卧更饮一杯酒,自唱仙谣拍双手。

春风欺醉入怀来,留下乱花香一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有]韵

哀哀词

哀哀复哀哀,哀哀至此极。

孤儿与慈母,中路忽相失。

恍惚须臾閒,终日不复得。

谁复坐我堂,谁复入我室。

谁复饮儿酒,谁复哺儿食。

儿饥复谁念,儿寒复谁恤。

耳不闻慈语,目不见慈色。

譬如行路人,日远如一日。

行人犹可期,远道犹可追。

天穷地尽处,一日犹可归。

哀哀复哀哀,此去无尽时。

谁言生离别,不知死别离。

君不见人已闭门鸟已栖,黄昏冢畔孤儿啼。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