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晓色》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陈曾寿所作,描绘了一幅清晨朦胧中,紫气升腾,万物复苏的景象。诗中以“晓色朦胧紫气新”开篇,点明了时间与氛围,晨光微露,紫气初生,营造出一种清新而神秘的意境。
接着,“初怀高枕自为春”,诗人以“高枕”二字,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仿佛在享受着春天般的舒适与惬意。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景象,更蕴含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将自然之美与个人心境巧妙融合。
“眼前太古深山境,意表朱霞白鹤人”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融合。诗人将眼前的景象与远古的深山相联,想象中朱霞映照下的白鹤,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也寄托了对超脱尘世、心灵自由的向往。
“年异师丹全忘事,蜕留徐甲已无身”则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自我超越、精神升华的追求。“年异”暗示岁月更迭,“师丹”、“徐甲”则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诗人借此表达自己虽身处尘世,但心已超然物外,不再为世俗之事所累。
最后,“不关参悟存公案,一念清安觉最真”两句,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诗人认为,真正的智慧和安宁并非来自复杂的思考或繁琐的学理,而是一念之间的清明与安详,是最为真实的体验。这不仅是对个人修行境界的追求,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